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邹丹丽
福建省南平市中心血站供血科,福建南平 353000
[摘要]目的 探究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4~10月南平市中心血站的400 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献血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 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行PDCA 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舒适度、护理质量及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献血成功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1,P=0.032)。观察组献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43)。结论 PDCA 循环管理模式用于血站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可提高献血者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和献血成功率,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
[关键词]血站护理人员;PDCA 循环管理模式;满意度;护理质量;舒适度
血站作为采供血十分重要的场所,主要负责血液的采集和储存,并向临床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血的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将其分为血库、血站、单采血浆站; 而血源主要来自于向采供血机构提供血液的公民。血液是指用于血液制品产生的原料血浆,包括成分血、全血等。血站一般分为2 种,普通血站和特殊血站,其中特殊血站主要包括卫生部根据医学发展需求批准、设置的其他类型血库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随着我国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采供血行业不断发展, 为了能够使采血工作顺利进行,加强血站护理管理十分必要,从而使临床输血安全得到保障。目前血站一般以常规管理方式为主,但该种方式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 进而导致管理效果不佳[1]。PDCA 循环系统是根据信息反馈原理进行总结的,是一种科学化、标准化的循环系统,其主要包括反馈、检查、实施、计划等四个阶段,整个过程为循环结束,能够解决护理问题, 而未解决问题则进入下一个循环,进行周而复始,不断整改、发现、提高、持续改进[2]。本次研究选择400 例无偿献血者,通过对血站护理人员应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10月南平市中心血站的400 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献血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 例。观察组中,男100例,女100 例;年龄18~54 岁,平均(38.44±1.24)岁。对照组中,男101 例,女99 例;年龄19~54 岁,平均(38.88±1.8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我国“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3];②年龄在18~55 岁;③能够配合完成问卷,献血者对本研究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团体招募献血人员;②排除意识障碍以及语言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保证采血室的干净和整洁,定期开窗透气,使室内空气流通,提高献血者舒适感,护理人员需积极与献血者沟通, 并以热情态度迎接,在进行采血前, 需对献血者饮食和休息情况进行询问,并告知其血液的相关生理知识,告知其在采集完血小板之后2~3 d 即可恢复正常水平,消除顾虑。
观察组行PDCA 循环管理模式。(1)计划:首先评估资料和分析现状。2019年4~10月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技术考核等一系列方式,知晓献血者满意率为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为95%,同时对血站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血站血液报废的原因有:①化验不合格的血液;②脂血血浆和颜色异常的血浆;③采集的血液不足量、超量,采集过程中未充分混合保养液,易岀现凝块;④仪器设备操作不当,热合不严,会出现破袋渗血现象;⑤血液制备时,采用的一次性去白细胞血袋,其本身耗材具有问题,易导致渗漏情况发生,滤器质量差,制备期间未充分混合保养液及血液,会出现溶血现象。(2)实施阶段:规范培训,对血站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采血知识认知能力等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指导,同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以加强工作人员的沟通技能、提高采血技术。献血前,血站工作人员应对献血者体检情况、近期用药情况等进行详细咨询,为其讲解献血的方式、步骤、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以减少后续的血液报废,同时应及时反馈相关报废信息,血站工作人员应对自身操作进行规范,并提升质量管理意识,严格遵循相关执行标准,注意校准采血称,充分摇匀混合保养液及血液。定期维护离心机,热合机热合血袋导管不可过早提起牵拉等操作细节。(3)检查阶段:对相关基础护理评价标准进行定期测评,并设计满意度调查表;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形成多元化监督体系,比如相互监督、外部监督、联通式监督、自我监督等。(4)反馈和处理:对PDCA 循环管理模式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与考核结果、检查结果结合,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目的,并将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循环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舒适度评分:采用血站自制量表进行判定,总分在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舒适度越高,Cronbach′s α 为0.856。②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选择血站自行设计的量表评估护理质量,量表评价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总体评价、服务技术,每项总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服务质量越好,Cronbach′s α 为0.889。③比较两组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 选择血站自行设计的量表进行评价,其中得分89~100 分为满意、60~88 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Cronbach′s α 为0.874。总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献血成功率(献血者无阳性疾病、无溶血,则表示血液标本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 检验, 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舒适度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为(96.56±1.13)分;对照组舒适度评分为(92.56±1.27)分,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7,P<0.05)。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2.3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n(%)]
2.4 两组献血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献血成功199 例,占99.50%。对照组献血成功192 例,占96.00%。观察组献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43)。
3 讨论
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 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从而影响采血时间。而采血时间延长,会导致献血者出现较多负面情绪,使献血人群减少,不利于无偿献血的发展[4-7]。随着无偿献血、利人利己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加, 我国献血的招募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参与和认可, 从而导致献血工作得到了血站的高度重视。临床研究发现, 献血者的献血剂量在200~400 mL 的人群较多, 但由于部分献血者为初次献血,易导致其出现献血反应,且经资料显示,初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明显高于献血2 次以上人群,而该现象则是由于其心理因素所致,因此,对其献血前实施强化心理干预对降低初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具有重要作用[8]。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均依靠PDCA 循环, 不仅能够使管理质量水平得以提高,同时能够保障患者安全。PDCA 循环主要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P)、执行(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A),该项管理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
献血人员的生理及心理均可因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态度及献血环境发生改变,且还可导致患者出现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在医学中被称为献血反应。初次献血人员的献血反应明显高于献血两次或以上人员,其原因在于献血人员睡眠不足、空腹及疲劳过度所致,但大部分患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均为过度紧张导致,且初次献血人员献血反应发生率更高。为了能够持续、长期地做好无偿献血这份公益工作,降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为最重要的任务。本研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对献血人员献血前实施PDCA 循环管理,并完善献血环境,提高操作水平,并要求医务人员应具备有关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对献血者实施专业性的心理护理。如在献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对患者心理反应及身体状态进行观察, 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并为其耐心解释献血的安全性,使其能够提高依从性,降低献血反应。
PDCA 循环管理是一种新型模式,该种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处理,后将成功的经验进行肯定和推广,并将其标准化,而对于失败的经验,则进行总结和吸取教训,并将上一环节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循环中,实施改进措施[9-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通过实施PDCA 循环管理模式,其在护理前加强每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以及操作技能,能够给予献血者优质和舒适的护理服务,从而达到提高献血者舒适度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是由于在应用PDCA 循环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价和检查体系,从而形成完整和有效的质量循环。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寻找不足,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并在下一个环节中完善管理措施,改进不足之处,进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水平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偿献血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其主要是由于该种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应用人性化理念, 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能够充分体现该种管理的原则,同时能够突出无偿献血的推进手段[12]。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献血者保持和蔼态度,并耐心对待每位无偿献血者,使其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中感到被尊重和被呵护,从而使献血者的参与热情得以提高[13]。观察组献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在管理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均紧紧相扣、紧密连接,能够将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入新的循环,采血环境符合要求,保持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卫生整洁,能显著降低献血者的恐惧感,从而提高献血成功率[14-20]
综上所述,PDCA 循环管理模式用于血站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可提高献血者舒适度、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元瑾.探讨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27-228.
[2]卞玲,柏则蓉.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8):2570-2572.
[3]翟高远,王彦.论MSM 献血禁令的制度修改——兼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第5.2.2 条、6.1.19 条之规定[J].中国卫生法制,2018,26(4):34-37.
[4]吴芬.PDCA 循环管理在提高无偿献血满意度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6):1021-1023.
[5]石晓洪,邱香.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人群采血护理风险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3):396-398.
[6]刘锁涛.浅谈人文关怀护理在街头首次血站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3):12 285.
[7]苏玮,何博,黎美娜,等.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5):169-170.
[8]刘海红.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价值评估[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8):195.
[9]姚向阳,何勇,沈建勇.视频播放宣教对稳定和发展无偿献血队伍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6(26):179-181.
[10]杨雪,谭春泽,李聚林.献血反应预防、控制和处理的心理干预[J].大众科技,2017,19(10):111-113.
[11]赵颖,杨建英,刘双丽.2012-2018年成都市无偿献血人口特征的调查分析[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9,42(4):327-331.
[12]郑华珍.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3):81-82.
[13]马雁,任维东.应用PDCA 循环理论指导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5):163-165.
[14]张桦.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2):130.
[15]林彬.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提高血液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45.
[16]高勇,马杰,韩姝坤.大连市血液中心“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模式探讨及应用[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20,43(2):181-184.
[17]李娟,欠晓春,党晓娟.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3):490-491.
[18]殷黎,王赛君.PDCA 循环法在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1):72-73.
[19]张颖,唐雪,张立秋,等.PDCA 循环在缩短血液病房输血等候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3):1801-1804.
[20]崔莉,迟海涛,刘春娥,等.课程思政结合PDCA 循环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73-77.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mode in blood station nursing
ZOU Dan-li
Department of Blood Distribution, Nanping Central Blood Station,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35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model in blood station nursing work. Methods A total of 400 unpaid blood donors from April to October 2019 in Nanping Central Blood St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of blood don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manage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 The comfort level, nursing quality,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unpaid blood donor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blood don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comfort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unpaid blood don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581, P=0.032). The success rate of blood don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092, P=0.043). Conclusion The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model ha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nursing work of blood stations, which can improve the comfort of blood donors, nursing satisfaction, blood donation success rate,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of nursing staff.
[Key words]Blood station nurses;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l; Satisfaction; Nursing quality; Comfort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4(c)-0179-04
[作者简介]邹丹丽(1981-),女,福建建瓯人,本科,研究方向:采供血
(收稿日期: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