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术后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
冯 勇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胸外科,辽宁沈阳 110044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术后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3例,其中胸腔镜组54例,开胸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拔除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分析影响胸腔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手术之后的恢复天数、拔除引流管天数短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胸腔镜组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创伤比较小,手术后恢复比较快,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影响因素;开胸手术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出现死亡的概率十分高,发病原因和生活环境、吸烟具有重要关系[1]。非小细胞癌主要是指除小细胞肺癌以外的所有肺上皮癌,据相关研究表明这占肺癌整体的80%以上[2]。非小细胞癌病情比较隐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3]。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实施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手段,传统的开胸手术会导致大面积创面,老年患者的耐受能力比较差,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恢复时间比较快、耐受力比较高、创伤面积小。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技术在肺癌的手术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分别采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两种治疗方法,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胸腔镜手术患者存活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3例,男60例,女43例,年龄59~78岁,均为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腺癌58例,鳞癌32例,腺鳞癌1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胸腔镜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59~76岁,平均(60.11±10.21)岁。开胸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61.32±11.5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知情同意;②符合国际抗癌联盟肺癌分期标准[4];③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疾病;②心、肺、肾脏等重要功能不耐受者;③明确的Ⅳ期、Ⅲb期和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
1.2 手术方法
胸腔镜组: 在患者肋骨间作1个约1 cm的切口作为观察孔,将胸腔镜放置在里面,探查肿瘤大小、位置等情况。在第4 肋间腋前线位置作1个3~5 cm的切口为主操作孔,于肩胛下行1.5 cm 左右切口为副操作孔,从主操作孔伸入胸腔进行手术操作。
开胸组:在患者肋骨间做侧切口,长为25~30 cm,按照常规的操作要求,切除病变肺叶,对系统性淋巴结进行清扫,按照相关具体要求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住院天数、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清扫淋巴结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术后的3年内进行跟踪回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的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住院天数、拔除引流管天数短于对照组,胸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的比较(d,±s)

2.2 胸腔镜组术后3年生存率及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吸烟史情况下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下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胸腔镜组术后3年生存率及单因素分析[n(%)]

2.3 胸腔镜组术后3年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65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胸腔镜组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表3 胸腔镜组术后3年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n=103)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出现死亡的概率十分高,发病原因和生活环境、吸烟具有重要关系。对于早期肺腺癌,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不管是化疗、放疗还是靶向药物治疗,都无法替代手术的治疗地位。如果术后病理明确是ⅠA期,一般术后无需做任何治疗,定期复查随访即可[5]。而ⅠB期患者,如果存在高危因素,比如年龄轻;低分化、未分化癌;脉管受到浸润;肿瘤>4 cm;肿瘤侵犯到脏层胸膜;肿瘤切除范围小,楔行切除;还有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除数比较少。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实施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手段,传统的开胸手术会造成大面积的创口,老年患者的耐受能力比较差,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非小细胞癌病情比较隐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实施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手段,传统的开胸手术会导致大面积创面,老年患者的耐受能力比较差,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恢复时间比较快、耐受力比较高、创伤面积小。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胸腔镜技术在肺癌的手术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6-10]
胸腔镜手术是利用现代电视摄像技术和高科技器械装备的先进诊疗技术,手术方式为在胸腔上打1~3个2 cm的胸壁小切口,将摄像头和手术器械放入,摄像头将胸腔内的情况显示在电视屏幕上,医生通过观看电视屏幕操作手术器械来切除病变组织。由于胸腔镜的放大作用及高清晰成像,所以手术视野内病变显现,手术切除的范围以及安全性可媲美传统开胸术,胸内病变活检的阳性率也大大高于穿刺活检的阳性率。电视辅助胸腔手术(VATS)小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常规开胸手术,除了离断肋间肌外,几乎不影响背阔肌、前锯肌及胸大肌等肌群,不切断肋骨,甚至不用撑开肋骨,从而明显减少创伤,术后疼痛轻且持续时间短,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有效咳嗽排痰,大大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并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本研究中,103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接受了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在胸腔镜手术下实施肺癌根治术,可以了解清楚患者的病灶,就手术情况而言,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清扫数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胸腔镜在患者的治疗方面有显著效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术后拔除引流管天数以及住院天数方面,胸腔镜组患者的数据却短于开胸组(P<0.05),这主要是因为胸腔镜手术主要运用微创技术,伤口创面比较小,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小[11-13]。本研究中,胸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在5 cm 左右,伤口切面比较小,而开胸组所需要的切口长度在27 cm 左右,伤口切面比较大,恢复时间比较长。因此,胸腔镜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比较断,可以早点出院。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术后的住院天数以及拔除引流管的天数均短于开胸组(P<0.05)。
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如果能够做微创,尽量使用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现在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在达到根治的前提下,手术范围尽可能缩小,以前的左肺或者右肺全肺切除手术已经淘汰,如今早期肺癌都是做肺叶切除甚至肺段切除并进行淋巴结清扫[14-15]。适宜手术的患者包括:高龄患者;肺功能差无法耐受麻醉者;基础疾病较多不能耐受手术者;肿瘤位置靠近肺门,评估无法根治手术者;拒绝手术者。对于无法行手术的肺腺癌患者,首选局部放疗,目前有研究显示,对于特定的患者,根治性精确放疗可以达到手术相当的疗效。
综上所述,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创伤面积比较小,术后恢复比较快,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宫心明,韩孔启,等.单孔与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6):888-890.
[2]刘泉,林春娥,夏道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3(1):103-106.
[3]赵振兴,郭岩,赵振山,等.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192-193.
[4]Detterbeck FC,Boffa DJ,Kim AW,et al.The eighth edition lung cancer stage classification[J].Chest,2016,151(1):193-203.
[5]任晓.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比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6):677-679.
[6]陶娥红,王周清,安乐,等.胸腔镜微创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9):50,49.
[7]王伟峰,石鹏飞.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8):62-63.
[8]钮乐,王宏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术后生存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12):79-80,83.
[9]张晓凯,贾春祎,张立新,等.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再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18,5(1):6-9.
[10]李纪远,张灿斌,马新,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及生存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2):2882-2884.
[11]曾新敏,王晖,章志龙,等.胸腔镜微创手术对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0):65-68.
[12]靳智勇,郭占林,康世荣.单孔和三孔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9):120-123.
[13]王永连,赵国昌,陶义鹏,等.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40例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4):2218-2220.
[14]丁长明.胸腔镜下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累及胸壁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26-28.
[15]赵纯,俞红.胸腔镜下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累及胸壁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9):6-7.
Effect of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FENG Yong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Shenyang Tenth People′s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4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Methods A total of 103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accepted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cluding 54 cases in thoracoscopic group and 49 cases in thoracotomy group.The drainage tube removal days, hospitalization day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3-year survival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horacic 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thoractomy group, the number of days after surgery, and the number of days of drainage tube in the thoracoscopic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thoracotomy group (P<0.05).Age ≥65 years old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horacoscopic surgery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thorac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s less trauma, faster recovery after surgery, 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Key words]Thoracoscop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urvival rate; Influencing factors; Thoracotomy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0)3(b)-0080-03
(收稿日期:2019-08-05 本文编辑:陈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