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
李 娟 田 甜 谢桂芳 冯永波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妇科,广东东莞 523710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3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阴道微生态、宫颈液基细胞学及高危型HPV,观察并统计乳酸杆菌检出率、清洁度分级、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情况。结果 研究对象中,乳酸杆菌检测大/中量194例(64.7%),少/无106例(35.3%);阴道清洁度Ⅰ?Ⅱ度252例(84.0%),Ⅲ?Ⅳ度48例(16.0%);高危型HPV感染78例(26.0%),无高危型HPV感染222例(74.0%);宫颈病变64例(21.3%),宫颈正常236例(78.7%);细菌感染(BV)、念珠菌感染、滴虫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0.7%、13.0%、0.6%;宫颈病变者乳酸杆菌少/无、阴道清洁度Ⅲ?Ⅳ度、念珠菌阳性的比例均高于宫颈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与宫颈正常者的BV、滴虫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杆菌有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而当女性阴道清洁度差以及合并念珠菌感染时,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风险可能增加。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病变;阴道微生态;乳酸杆菌;清洁度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癌前病变,其与宫颈浸润癌存在密切相关性。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和CIN的发生存在直接关系,在自身免疫功能的支撑下,大部分HPV感染者可清除HPV,但有5.0%?10.0%的患者HPV 会在阴道中持续感染,最终诱发宫颈上皮异常增生或癌变[1]。阴道微生态为构成机体的一类生态体系,其具有动态性、相对平衡性,理想状态下,阴道厌氧菌与需氧菌比例为5:1[2]。近年来,针对阴道微生态紊乱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相关性的研究逐渐加深。本研究选取于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3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有性生活史者;②以往月经规律者;③近期(≤1个月)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3 d 内无阴道用药史者。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者;②伴有免疫、内分泌或其他系统严重病者;③低危型HPV感染者。研究对象年龄21?64岁,平均(40.2±7.2)岁;孕次0?6次,平均(3.3±1.6)次;产次1?4次,平均(2.1±1.2)次。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对象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阴道微生态 研究对象取膀胱截石位,用窥器外显宫颈口,用无菌棉拭子从阴道侧壁擦拭少量分泌物,严格依照相关操作规程将其放进专用试管中送检。阴道微生态的判断标准:乳酸杆菌根据量的多少分为大、中及少或无4个级别,将大/中、少/无分别归为一组。阴道清洁度包括Ⅰ、Ⅱ、Ⅲ、Ⅳ度,分为Ⅰ?Ⅱ度与Ⅲ?Ⅳ度。
1.2.2 宫颈液基细胞学 结合妇科常用取分泌物与细胞方法,于阴道后穹窿及宫颈鳞、柱上皮交汇处,在宫颈刷协助下刷取适量细胞后,快速放进保存液内,送检并采用液基薄层制片,进行检测。
1.2.3 高危型HPV 选用cobas 4800 HPV 进行检测,其能检测HPV 16、18型与其他12个高风险HPV 亚型。
1.3 观察指标
分析阴道微生态分布状况、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及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转化为正态分布,再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阴道微生态的分布状况
300例研究对象中,乳酸杆菌检测大/中量194例(64.7%),少/无106例(35.3%);阴道清洁度Ⅰ?Ⅱ度252例(84.0%),Ⅲ?Ⅳ度48例(16.0%);细菌感染(BV)、念珠菌感染、滴虫感染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2、39、2例,阳性率分别为10.7%、13.0%、0.6%。
2.2 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分析
所有研究对象中,HPV 16型阳性13例(4.3%),无HPV 18型阳性,HPV 其他12个亚型阳性65例(21.6%),其中混合感染16例(5.3%),高危型HPV感染总数为78例(26.0%),无高危型HPV感染的有222例(74.0%)。HPV 阳性者的BV、滴虫阳性率与HPV 阴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阳性与阴性者的乳酸杆菌、清洁度及念球菌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分析
所有研究对象宫颈病变筛查中,宫颈病变64例(21.3%),宫颈正常236例(78.7%)。宫颈病变者乳酸杆菌少/无、阴道清洁度Ⅲ?Ⅳ度、念珠菌阳性的比例均高于宫颈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与宫颈正常者的BV、滴虫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HPV是一类具有高特异性的环状DNA 双链病毒,具有高、低危型之分,其中若高危型HPV感染未能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将会对宫颈恶性病变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虽然多数女性在感染HPV 后,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能够对病毒发挥清除作用,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部分女性难以清除HPV,外加吸烟、不洁性行为、数次妊娠等因素的作用,造成HPV感染加重,增加其形成转录活性的风险,促进机体细胞恶性病变过程,以宫颈病变最为典型。相关资料显示[3],自HPV感染到宫颈癌前病变再过渡至宫颈癌,通常历时8?10年,这为疾病早期干预创造了一定的优势条件。
表1 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分析[n(%)]

表2 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分析[n(%)]

在女性身体中,阴道微生态为较复杂的生态系统,其能维持相对平衡的运转状态。而一旦菌群生态平衡结构遭到破坏,将会对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造成直接影响,且菌群生态平衡状态对疾病病程、临床疗效及转归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明确微生物对菌群生态平衡的影响具有很大现实意义[4]。健康女性群体阴道内有多类病原体寄居,以革兰阳性需氧菌、革兰阴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较为常见,进而组建了阴道正常微生物群,各菌群间维持动态平衡关系。在阴道局部正常微环境平衡性的维持方面,乳酸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该类菌群具有竞争性黏附作用,并能分泌抑菌与杀菌物质,进而促使阴道获得一定的自我净化功能以维持阴道的自净作用。另外,该类菌群能够形成大量细菌素样物质,其对抑制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若乳酸杆菌的分泌过程受到抑制,那么该菌群对HPV 在内的他类微生物的抑制效能也相应降低,从而诱导HPV感染与生殖道炎症反应的发生进程,最终可能发展为宫颈病变,Liu 等[5]应用Amsel 法对4290例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高危型HPV感染与乳酸杆菌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很多临床研究显示[6],阴道清洁度与pH 指标存在相关性,当清洁度为Ⅰ?Ⅱ度时,阴道维持在酸性环境;当清洁度达到Ⅲ?Ⅳ度时,阴道酸性环境被破坏的概率明显增加。正常生育年龄妇女的阴道清洁度是Ⅰ?Ⅱ度,pH 为3.8?4.4。该种清洁状态及酸性环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阴道上皮含组织糖原,育龄妇女阴道菌群内储有8×109 ml的乳酸杆菌,乳酸杆菌以糖原为媒介形成乳酸,进而维持阴道处于正常清洁度及酸性环境,同时对病原体的生长过程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进而促进阴道自净功能的发挥。因此,维持阴道清洁度及pH值处于正常范围内,对提升机体阴道的健康水平有很大意义。
目前,很多临床研究显示,大部分女性感染HPV后,经8?10个月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自行解除感染,但是不排除有5.0%?10.0%的35岁以上女性无法自主清除HPV,表现为持续感染状态,该部分女性有较大概率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7]。病毒因素、宿主生物学易感行为及机体免疫状态是造成HPV感染预后差异的主要因素,提示阴道微生态平衡是机体免疫的一个构成。相关研究显示[8-11],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菌群的构成比例存在明显相关性,并指出过度生长的厌氧菌与HPV感染存在关联性,健康群体中阴道微生态菌群内HPV 检测结果呈阴性,阴道菌群稳态紊乱可促进HPV 病毒的表达,并诱导宫颈的病理学改变。刘彤等[8]的研究显示,乳酸杆菌中存在能够对肿瘤细胞生长进度形成抑制的成分。在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内分泌活动发生改变、抗生素广泛性应用、阴道灌洗方法不规范等,均会对女性的阴道微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可能诱发内源性念珠菌感染及阴道菌群、pH值等明显改变,乳酸杆菌分泌过程将会受到明显抑制,从而对他类微生物的抑制效能降低,导致他类微生物大批量生长繁殖,破坏阴道的微生态屏障,从而成为异常优势菌,降低阴道环境的清洁度,进而促进生殖道炎症反应的发生过程,其中包括HPV感染,同时患者宫颈恶性病变的发生风险也明显增加[12-15]
综上所述,乳酸杆菌有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而当女性阴道清洁度差以及合并念珠菌感染时,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风险可能增加,临床针对宫颈病变的筛查、诊断与治疗,可以考虑增设或强化患者阴道微生态方面的调理与治疗,减少对宫颈上皮细胞造成的损害,可能对优化患者预后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雪芳,何鑫,黄文阳,等.中国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关系的Meta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8,39(6):841-848.
[2]张朋云,王东红,张振东,等.阴道微生态和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1):3305-3307,3311.
[3]王爽,袁学华,柯盈月,等.阴道微生态异常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8):959-963.
[4]张旭梅,李芹,柳露,等.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8):1739-1741.
[5]Liu J,Liu W,Liu Y,et al.Prevalence of microorganisms coinfectionsern in Human Papillomaviruses infected women in northern China[J].Arch Uynecol Obstet,2016,293(3):602.
[6]刘玖玖.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4):88-89.
[7]关晓梅,王谨言,王艳华,等.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关系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3):347-350.
[8]刘彤,唐立,工林美,等.乳酸杆菌发酵滤液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ala 细胞的抑制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12(23):123-126.
[9]麦碧,胡桂英,刘婷艳,等.干扰素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疗效及对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6):141-143.
[10]张雪芳,何鑫,黄文阳,等.中国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关系的Meta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8,39(6):841-848.
[11]叶健文,吴铃.HR-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及宫颈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1):61-63.
[12]崔艳双,余世强,王婵丽,等.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及宫颈细胞免疫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8,29(5):453-456.
[13]卢玉,赵建武.宫颈高危HPV 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26-29.
[14]秦勤,常淑芳,孙江川,等.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关系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5):121-124.
[15]韩一栩,刘玉珠,陈琨.高危HPV感染老年患者的阴道菌群分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5):764-767.
Relationship between vaginal microecosystem and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or cervical lesions
LI Juan TIAN Tian XIE Gui-fang FENG Yong-bo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Tangxia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71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aginal microecosystem and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lesions.Methods A total of 300 women who were screened for cervical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ll subjects were examined for vaginal microecosystem,cervical liquid-based cytology,and high-risk HPV.The detection of Lactobacillus,cleanliness grading,high-risk HPV infection,and cervical lesions were observ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In the subjects,194 participants (64.7%) were detected with large/medium amount of Lactobacillus,and 106 cases (35.3%) with less/no Lactobacillus.The vaginal cleanliness Ⅰ-Ⅱwas 252 cases (84.0%),and the remaining 48 cases (16.0%) were in Ⅲ-Ⅳ.A total of 78 cases (26.0%) with high-risk HPV infection,and 222 cases (74.0%) without high-risk HPV infection.There were 64 cases (21.3%) with cervical lesions,and 236 cases (78.7%) with normal cervix.The positive rate of bacterial infection (BV),Monilial infection,and Trichomonas infection were 10.7%,13.0% and 0.6%,respectively.The proportion of Lactobacilli less/no,vaginal cleanliness Ⅲ-Ⅳ,and Monilial infection positive in cervical les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ervical normal case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V and Trichomonad positive rat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lesions and those with normal cervix (P>0.05).Conclusion Lactobacillus is beneficial to maintain vaginal micro-ecological balance.Poor cleanliness combined with Monilial infection w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high-risk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lesions.
[Key words] High-risk type;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Cervical lesions;Vaginal microecosystem;Lactobacillus;Cleanliness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0)1(b)-0103-04
[基金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一般)项目(2019 50715032099)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9-06-10 本文编辑:闫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