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李晓泉1 张 雷2
1.沈阳浑河新城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二科,辽宁沈阳 110010;2.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泌尿外二科,辽宁沈阳 110013
[摘要]目的 探讨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沈阳浑河新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排序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联用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第2、6周的跌倒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2、6周的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6周的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治疗第2周跌倒7次,治疗第6周跌倒18次;观察组所有患者在治疗第2周跌倒8次,治疗第6周跌倒12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第6周跌倒次数较对照组减少。结论 头针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改善作用,头针治疗后患者的跌倒次数减少。
[关键词]头针;脑卒中;运动功能;跌倒
大约75%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是由于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缺损,出现单侧肢体活动障碍症状,继而出现运动功能失调,导致跌倒风险增加,最终疾病进一步加重,甚至产生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所以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加强运动功能训练,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全国各地医疗康复机构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普遍采用现代康复技术中的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PNF技术等,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均具有一定的效果[1-2]。头针是传统针刺的基础方法,是通过针刺头皮上的大脑皮层功能投射区,来治疗脑部疾病及其所引起相关症状的一种方法[3]。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跌倒的发生,本研究选取沈阳浑河新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继承和发扬头针的优势和特点,减少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沈阳浑河新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诊断为脑梗死,无明显语言障碍或有轻度语言障碍尚能表达语义。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2014年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4];②符合西医脑卒中诊断标准,并出现运动障碍症状;③符合中医中风、眩晕诊断标准,并出现运动障碍症状;④年龄30~80岁;⑤同意接受头针治疗者,均自愿参加入组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脊髓、脊椎外伤引起的运动障碍;②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等肌肉病引起的运动障碍症状;③周围神经等神经源性疾病引起运动障碍症状;④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疾病者;⑤血管炎性疾病者;⑥血液系统疾病者。按照电脑排序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65±8.25)岁;平均病程(3.22±1.66)个月;左利手5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96±7.98)岁;平均病程(3.03±1.52)个月;左利手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病情,由同组物理治疗师设定不同强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均采用以下物理训练疗法,即Bobath技术、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疗法等常规康复方法。根据患者肢体耐程度受每天训练35~45 min,每周训练课程5 d,共6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头针治疗。头针穴位选择: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一线,采用一次性毫针(0.35 mm×25 mm、0.35 mm×40 mm)。采用留针法,进针后逆时针方向捻转,频率200次/min,使患者头部出现强烈的酸、麻、胀针感。留针期间,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课程训练。每天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及耐受能力不同留针20~30 min,每周5 d,共计6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第2、6周)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第2、6周的跌倒发生情况。肢体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分(共66分),得分越高,表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用于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共100分,本研究中,评分>90分为独立,70~90分为轻度依赖,50~<70分为中度依赖,30~<50分为重度依赖,<30分为安全依赖。跌倒发生情况:观察期内任何一次跌倒视为跌倒发生1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2、6周的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6周的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第2、6周的跌倒发生情况
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治疗第2周跌倒7次,治疗第6周跌倒18次;观察组所有患者在治疗第2周跌倒8次,治疗第6周跌倒12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第6周跌倒次数较对照组减少。
3 讨论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自身力量、器械或康复手法对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等训练,从而使患者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得到恢复的训练方法[5]。在结构完整和肌群力量良好的前提下,人类通过感觉的输入、中枢系统的整合、运动的精细控制等三个方面的综合协调,才可以维持人体运动平衡[6]。脑梗死患者的病变损伤了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上诉三个方面能力的失调,引起运动功能的失调,进而出现平衡障碍,如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甚至危及生命,使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2、6周的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6周的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治疗第2周跌倒7次,治疗第6周跌倒18次;观察组所有患者在治疗第2周跌倒8次,治疗第6周跌倒12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第6周跌倒次数较对照组减少。荣积峰等[7]选取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在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方面,运动训练组患者均取得明显效果,其中Berg平衡量表评分为(37.75±1.69)分,Lindmark 评分为(10.86±1.15)分,提示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陈炳霖等[8]在对运动训练的研究中,采用系统性价和Meta分析两种方法,均证明在改善脑卒中运动功能方面,运动训练具有明显的效果[MD=11.85,95%CI(5.41~18.30),P<0.00001]。 物理治疗师原则上应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一方面在治疗中合理地利用自身重力和人体生物力学制定徒手运动方案[9],另一方面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疾病恢复状态设计实施安全、合理、渐进性的器械训练方案,以期恢复患者的生理机能。治疗师应在运动疗法课程动作设计之中融入核心训练的课程设计理念[10]。在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承受能力变化,时时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的难易程度及其所锻炼的运动平面,实现动作从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如仰卧位训练偏重于运动后链的肌群,俯卧位训练主要作用于腰部肌肉群,坐位训练主要作用于腰背部、大腿后侧肌肉群等[11-12]。多田明等[13]通多扫描计算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范围明确了脑卒中发病对患者运动障碍的影响程度。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传统毫针针刺的一种,主要是刺激头部大脑皮层功能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顶中线位于头顶部百会与前顶连线;顶颞后斜线位于头顶部侧面,顶颞前斜线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百会与胆经曲鬓之间的连线,布有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枕大神经和耳颞神经[14-16]。顶旁一线位于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1条长1.5寸的线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布有耳颞神经、枕大神经、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17]。三穴共同主治脑卒中偏瘫。头针应用的主要依据是经络的近治、远治作用及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学说[18]。《素问·脉要精微》中指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经皆循行与头面部;所有阴经经别与阳经相合后皆上达于头面部。留针时嘱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设计动作进行训练能加强头针刺激反应,与运动训练相配合,促使患者迅速恢复。
综上所述,头针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改善作用,头针治疗后患者的跌倒次数减少。
[参考文献]
[1]常俊玲,郭军.实用悬吊康复技术图解[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顾昭华,龚晨,伊文超,等.多点多轴悬吊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28(5):452-454.
[3]王富春,马铁明.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50-156.
[4]2014年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组[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1-6.
[5]燕铁斌,金冬梅.运动功能的评定及运动功能训练[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1):787-789.
[6]于兑生.偏瘫康复治疗技术图解[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48-59.
[7]荣积峰,王卫宁,吴毅,等.静态及动态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7,32(2):109-112.
[8]陈炳霖,邹军,李欣,等.中国传统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和平衡功能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运动促进健康的基础与应用研究,2017,4(3):472-473.
[9]卫小梅,郭铁成.运动疗法——一种主动训练及治疗肌肉骨骼疾患的方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4):228-229.
[10]梁天佳,吴小平,龙耀斌,等.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5):353-356.
[11]Tretriluxana J,Kantak S,Tretriluxana S,et al.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o the nonlesioned hemisphere improves paretic arm reach-to-grasp performance after chronic stroke[J].Disabil Rehabil Assist Technol,2018,8(2):121-124.
[12]MassieCL,TracyBL,MalcolmMP.Functional repetitive tran 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creases motor cortex excitability in survivors of stroke[J].Clin Neurophysiol,2018,124(2):371-378.
[13]多田明,久田欣一,铃木尚.CTにょる脑内缺血半暗带量の测定[J].脑神经外科,1981,9(2):251-252.
[14]赵光标,林洁玲,植梧倍.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156-158.
[15]郭洋洋,李义.头针同步进行MOTOmed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06-108.
[16]吴成祥.头针结合体针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7,23(28):86-87.
[17]梁繁荣,王华.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73-177.
[18]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78-183.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therapy on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LI Xiao-quan1ZHANG Lei2
1.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Shenyang Hunhe New Town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10,China;2.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Urology Surgery,Shenyang Red Cross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1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therapy on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Methods A total of 78 stroke patients with motor dysfunction admitted to Shenyang Hunhe New Town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computer sorting metho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40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38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xercise therapy,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exercise therapy.The limb function score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score before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incidence of falls at the 2ndand 6thweeks of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limb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The scores of limb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in the two groups at the 2ndand 6thweeks of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cores of limb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6th week of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ll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fell 7 times at the 2ndweek of treatment and 18 times at the 6thweek of treatment.All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fell 8 times at the 2ndweek of treatment and 12 times at the 6thweek of treatment.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number of falls at the 6thweek of treatment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Scalp acupuncture can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and the number of falls reduce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scalp acupuncture.
[Key words]Scalp acupuncture;Stroke;Motor function;Falls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9)3(a)-0081-04
[基金项目]辽宁省沈阳市卫计委科研项目(2017-188-40)
[作者简介]李晓泉(1987-),女,满族,硕士,主治中医师,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疾病康复治疗工作
(收稿日期:2018-11-22本文编辑:任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