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面神经阻滞治疗面部神经痛的效果研究
郭 艳 王 茜 戴理平
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超声科,江西南昌 330003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面神经阻滞治疗疼痛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面神经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面神经阻滞治疗,参考组实施传统神经阻滞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参考组,耗时短于参考组,进针深度小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NRS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面神经阻滞治疗疼痛操作简单,阻滞成功率较高,安全有效。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疼痛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10(a)-0143-03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项目(20154007)
Effect study of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neuralgia
GUO Yan WANG Qian DAI Li-pi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Ultrasound,Nanch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facial neuralg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observation group,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therapy was performed,and in the reference group,conventional nerve block was used.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block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The time consump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depth of needle inser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The NR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and the NR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The total effectiveness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therapy is simp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with a high success rate of block,saf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Ultrasound guidance;Nerve block;Pain
面部神经痛又叫 “三叉神经痛”,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急、疼痛剧烈等特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本病呈周期性发作,极少自愈,大部分患者需通过手术治疗[1]。以往临床多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然而该术式耗时较长,且需大量麻醉药物,老年患者耐受性差,手术具有一定盲目性,手术风险较高,因此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2]。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逐渐在临床推广使用,本文选取80例面神经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治疗面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面神经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 例;年龄 28~80 岁,平均(62.31±5.55)岁。 参考组男20 例,女 20 例;年龄 27~80 岁,平均(64.18±5.4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经MRI确定外颅内段面神经疾病(脑干肿瘤、感染、运动神经元疾病、血管病变);②非首次发病患者;③精神类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
1.2 方法
仰卧体位,头部偏向健侧,尽可能后仰,充分暴露乳突,胶带将患侧耳垂尽量向上牵引并固定。术者立于患者侧方。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治疗。使用器械: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探头频率12~5 MHZ;23 G Gallini穿刺针。依照肌骨条件,探查面神经颅外段、周围结构,选择损伤小、路径短的穿刺路径,发现病变神经后,周围注入药物。参考组:采用盲穿(传统穿刺压迫法)治疗,左手食指触摸按压乳突尖端,直至阻滞结束;乳突尖端靠近鼻侧5 mm处为穿刺入路,药物局部浸润。术中麻醉药物为0.2%罗哌卡因(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325)10 mg、复方倍他米松(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93412)1 mg充分溶入0.9%生理盐水。两组均阻滞眶下神经、颏神经,若效果不佳则同时阻滞上、下颌神经。每天治疗1~2次,直至痊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阻滞效果:阻滞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疼痛消失为阻滞成功,反之失败。②观察两组阻滞耗时、进针深度。③记录治疗前、后两组NRS评分[3]:0~10分表示无痛到剧烈疼痛;患者在过去24 h内最严重数字上画圈;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3]。④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以NRS评分变化作为治疗效果判定的标准。治愈:治疗后NRS评分减少≥75%;显效:治疗后NRS评分减少50~74%;有效:治疗后NRS评分减少25%~49%;无效:治疗后NRS评分减少<25%。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阻滞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阻滞成功38例,失败2例,阻滞成功率为95%,参考组阻滞成功24例,失败16例,阻滞成功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50,P=0.000)。
2.2 两组患者耗时、进针深度的比较
观察组阻滞耗时明显短于参考组,进针深度小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耗时、进针深度的比较(±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的 NRS 评分为(8.25±1.69)分,参考组的NRS评分为(8.17±1.3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34,P=0.408);治疗后, 观察组的NRS评分为 (1.36±0.55)分,参考组的NRS评分为(4.44±0.83)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评分均有所下降(t1=24.519、t2=16.650,P1=0.000、P2=0.000), 且观察组的 NRS评分低于参考组(t=19.564,P=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参考组的 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未见并发症,参考组3例误穿透神经外膜,4例神经永久性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1,P=0.000)。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大部分面神经痛的发生与小脑上动脉压迫有关,部分患者存在动静脉扭曲、畸形或动脉瘤等表现[5]。导致面神经痛的原因较多,如脊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脑萎缩、蛛网膜炎、颅底凹陷牵拉神经、拔牙后末梢神经瘤等均可引起本病发生[6]。临床对面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疼痛与三叉神经通路中某一部分过分兴奋病理性冲动有关[7]。在其作用下,三叉神经脊束核、大脑皮层感觉区、丘脑等部位长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一旦持续传入低于痛阈的刺激不断积累,即可间歇性引起三叉神经中枢的兴奋爆发,导致疼痛反复发作。现代医学技术尚无面神经疼痛的特效治疗方法,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有学者认为极度兴奋可快速转为暂时性抑制状态,疼痛中断,与癫痫发作症状相似,因此主张采用苯妥英、卡马西平等癫痫治疗药物治疗神经痛,从而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8];然而样本数据显示这一方法仅能暂时性压制疼痛,而无法彻底根除疼痛,效果欠佳。
神经阻滞为头部、颈部以及上肢等神经血管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扩张血管、阻断交感神经,消除神经性水肿压迫、促进脑循环改善,从而达到缓解、改善神经功能性病变的目的。以往神经阻滞治疗具有一定盲目性,手术成功与否与麻醉医生对各个神经解剖位置的熟悉程度有较大关联[9-10];而穿刺入路的选择为手术的关键,要求患者能够准确说出疼痛所在的区域。但是在治疗中,常见一些解剖位置异常或者肥胖患者,无法保证疼痛区域准确定位,导致手术效果不佳;一旦穿刺部位有肿瘤或感染等,必须改变穿刺体位,这就无法保障阻滞效果,而术中刺破血管、刺伤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相应提高[11]。本研究中,参考组患者术后出现3例误穿透神经外膜、4例神经永久性损伤。近年来神经刺激仪逐渐被用于面神经痛的治疗中,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减少了神经损伤的发生,即使麻醉初学者也容易掌握,然而该麻醉方法并不能够实现神经可视化,导致治疗缺乏客观依据,需要依赖于医生经验以及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术后仍然有可能发生血肿、神经损伤、局麻药物中毒等现象。
超声引导下面神经阻滞近年来在临床逐渐推广使用,与传统阻滞方法或神经刺激仪不同,其经历了异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三个阶梯发展,效果更加确切。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多,大量学者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进行了随机对照分析,程晓燕等[12]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股神经,结果显示其阻滞效果明显优于神经刺激仪,同时所需时间短,术后镇痛时间延长,提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确切有效[12]。临床对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安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血肿、神经损伤以及其他神经阻滞方面,查阅近年来临床试验可以发现,以往神经阻滞主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穿刺针误穿神经,分析认为与局部麻醉药物注入量大、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有关[13-14]。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术,能够降低刺针误入神经的几率,提高治疗安全性[15]。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提示超声引导下面神经阻滞的安全性,然而在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时,要持续保持穿刺针不动难度较大,因此穿刺针误入神经而引起神经损伤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这就需要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并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阻滞成功率高达95%,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对2例阻滞失败者原因进行分析显示,其中1例患者眶下神经有血管瘤,1例患者有软骨瘤,从而导致神经阻滞失败。观察组患者的阻滞时间、进针深度、治疗后NRS评分与参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手术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面神经痛可以快速、准确地缓解疼痛等症状,提高治疗安全性;然而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同时受到时间限制,未对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进一步跟踪随访,需要更大规模样本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验证其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涛,聂俊杰.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高压氧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133-134.
[2]周兴,孙郑春,曹新亮,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108-109.
[3]曹莹,李宁怡,任益民.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对复发型三叉神经痛的疗效[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10):1087-1089.
[4]马钢.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5,22(29):79-80.
[5]何科君,齐铁伟,郭少雷,等.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40(3):133-137.
[6]吴文佼,张威.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1):1894-1896.
[7]段钰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三叉神经痛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6):521-523.
[8]曲丕盛,万海方,王振,等.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7):2444-2446.
[9]白纯.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8):18-19.
[10]宋国君,顾春杰,律师,等.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激光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15(7):1170-1172.
[11]李靖,吴成富,于四海.星状神经节加神经阻滞综合治疗头面颈肩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a1):77-78.
[12]程晓燕,纪凡层,綦宗才.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引导下股神经连续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3):193-196.
[13]李靖,吴成富,于四海.星状神经节加神经阻滞综合治疗头面颈肩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77-78.
[14]刘波,张志海,谢霞,等.星状神经节阻滞与强的松联合基础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4):30-32.
[15]佘高明,聂偲,刘育勇,等.超声引导双侧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周关节松解术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35(8):1193-1196.
收稿日期:2018-01-05
本文编辑:闫 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