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合并脑损伤患儿的临床效果
刘琦赟 瞿运萍 马 丽
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江西萍乡 337000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合并脑损伤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并患有脑损伤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0)。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达到满月即开始给予干预治疗,并进行定期的电话和上门回访,通过头颅B超检测的结果判断室管膜下囊肿消退时间以及采用Gesell智能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发育评估。比较两组患儿6个月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6~12个月时的神经学异常情况,6、12、24个月时的MDI与PDI评分及3岁时的神经学预后结果。结果 两组患儿6个月时的头颅MRI及头部C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6~12个月时的神经学异常情况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6、12、24个月时的MDI及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3岁时的神经学预后结果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预治疗对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症状具有显著益处,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身体及智能正常发育,提高其生存质量,并对其今后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产儿;室管膜下囊肿;干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10(a)-0139-05
Clinical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early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brain injury
LIU Qi-yun QU Yun-ping MA Li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Pingxi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Jiangxi Province,Pingxiang 33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early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brain injury.Methods Altogether 100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brain injury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April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this research and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n=50)and the control group(n=50)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intervention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one month after birth and was followed up regularly via phone and visits.The extinction time of subependymal cyst was judged by the results of head B-mode ultrasonography.The development assessment of two groups was performed by using 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The imaging examination results at 6 months,the neurological abnormalities at 6-12 months,the MDI and PDI scores at 6,12,and 24 months,and the neurological outcome at the age of 3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of hea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nd head computed tomography(CT)at 6 months after birth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neurological abnormalities at 6-12 months after birth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cores of MDI and PDI at 6,12,and 24 months after birth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neurological prognosis at the age of 3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Early intervention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normal physical and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and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ir futur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s;Subependymal cysts;Intervention therapy
随着新生儿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有显著提高。但研究表明[1],部分早产儿仍出现脑损伤,早产儿脑损伤主要是指出生1年内的幼儿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2],其主要原因是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偏低或者出生时窒息等导致的先天脑部发育不全、脑性瘫痪以及患儿某些重大疾病,上述均可以导致幼儿的中枢神经出现障碍、发育异常,并导致其运动发育及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使得患儿无法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出现脑瘫等症状,严重影响其存活质量,并对其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及影响。有学者指出[3],对该类患儿采用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症状,使其更好地生长发育[4-5]。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并患有脑损伤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合并脑损伤患儿的临床效果,以促进其恢复并提高日后成长过程中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并患有脑损伤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53例,女47 例;胎龄 32~35 周,平均(33.85±1.39)周;出生体重1.5~2.3 kg,平均(1.97±0.31)kg;于新生儿科住院病程10~17 d,平均(14.23±2.82)d。 纳入标准:①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②患儿经头颈B超和CT确诊患有脑损伤;③患儿均为首次确诊并在我院进行治疗;④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患儿均经头颅B超显示室管膜下囊肿(单侧或双侧均≤10 mm)。排除标准:①患儿患有其他类型的先天性疾病;②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如血液类疾病以及肝功能不全者;③患儿病情进入不可控制状态;④患儿患有先天性畸形、先天感染性疾病、遗传代谢病等。于我院新生儿科出院后的早产儿,我院儿童保健科、高危儿保健门诊分别对其建档专案管理,建立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脑神经发育监测和体格发育监测,即半岁内每个月监测1次,半岁后1年内每2个月监测1次,1岁后2~3个月监测1次,遵循“评估→干预治疗→再评估→再治疗”的顺序。患儿出现脑损伤的原因包括感染、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高胆红血症及低血糖症等。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0)。 干预组,男 27 例,女 23 例;胎龄(33.41±1.54)周;出生体重(2.07±0.39)kg;住院病程(14.74±2.59)d;患儿发生脑损伤原因:HIE 5 例(10.0%),PVL 10例(20.0%),败血症 9例(18.0%),颅内出血 7例(14.0%),低血糖症 6例(12.0%),高胆红素血症 13例(26.0%)。 对照组,男 26 例,女 24 例;胎龄(34.07±1.19)周;出生体重(1.86±0.24)kg;住院病程(13.75±3.10)d;患儿发生脑损伤原因:HIE 4 例(8.0%),PVL 9例(18.0%),败血症 11例(22.0%),颅内出血 8例(16.0%),低血糖症 6例(12.0%),高胆红素血症 12例(24.0%)。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①建立患儿档案。为每位早产患儿建立档案,记录其姓名、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等基本资料,并详细如实地记录患儿的诊断结果、治疗过程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例行检查。在良好的环境下以温柔的态度给予患儿相关评估,并记录患儿定期复查时的复查结果以及患儿家属主动上报的新情况,综合各种信息评估患儿的神经行为。②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根据患儿需要,给予其基本的护理干预。a:喂养干预,指导患儿家属给予其合适的喂养[6],包括饮食要合理充足但不能过多,做到少量多次。由于早产儿的体质一般比较弱[7],如照顾不当容易感染多重病患,因此要合理地给早产儿补充一些含有铁、维生素D等[8]营养物质,增强其体质,提高免疫能力,以此预防保健,预防早产儿出现并发症[9]。b:成立专门的护理工作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使其充分了解早产儿损伤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制定系统护理手册,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分类并解答,从而让其从容地应对患儿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c:对患儿家属进行基本培训,同患儿家属详细说明患儿的用药、用量情况,督促其按时按量给患儿用药,指导其正确用药,告知其日常应该遵守和严格禁止的相关注意事项,并告知其患儿患病的原因以及生活中可能引发或加重患儿病情的生活习惯。d:研究发现[10],患儿家属特别是父母的心理对患儿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也要给予患儿家属心理辅导;患儿家属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给予其充分的心理护理以减少不良心理;告知家属患儿发病的原因、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以及预期效果,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和疏导,以缓解紧张情绪,还能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其能够更积极地配合相关治疗和护理。
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干预治疗,即在患儿满月后指导家属对早产儿行视听、运动、认知、语言、交往能力、情感训练等[11]。具体方式是:根据患儿年龄给予其不同的干预措施。对于新生儿给予NBNA评分[12]并根据评分结果给予其差异性的治疗干预,此时的训练重点在于患儿的感官训练和简单的动作训练,包括进行听力、视觉以及触觉的早期训练,并让患儿做简单的四肢动作训练;婴幼儿期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此刻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培训,如给家属发放训练手册、定期开展相关培训以提升家属的技能水平、告知家属进行此项治疗的必要性及不治疗会引发的后果,同时也要给予家属信心,让其树立起信心。具体对患儿的干预方式为:进行玩耍和一些专项的刺激,可以在小儿觉醒的时候看红色以及其他色彩鲜艳的小球[13];对患儿进行听觉训练,可以放一些轻缓的音乐,给患儿经常唱亲子歌,并且经常和患儿对话,说话的过程中要和患儿对视,这样可以激发患儿发声的欲望还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对患儿进行运动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14],在医院由专业的康复训练师行婴儿全身按摩,2个月后行运动疗法配合小脑电刺激仪治疗,1次/d,30 min/次,4周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15]。在家由患儿家属辅助患儿做婴儿操,视患儿的发育情况,由专业的医生指导家属在正常发育水平前30~60 d的超前时间前开始进行,一般3次/d。运动疗法按照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做俯卧抬头、扶坐、翻身、爬站等主动训练。训练方法遵照鲍秀兰老师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16]。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患儿的发育水平,特别是针对低能儿,可以极大地提高其智力发育,开发其大脑的潜能[17]
定期回访。成立回访小组,由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第1年均为每个月进行1次,第2年开始为每3个月进行1次,回访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依据Gesell智能测试[18]测定患儿的智商,并如实记录每次的测定结果;测试体格情况,检测患儿身体和神经的发育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以及时给予治疗修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6个月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6~12个月时的神经学异常情况,6、12、24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及3岁时的神经学预后结果。满月后遵循高危儿检测工作规范,在纠正胎龄6个月时对两组患儿进行头颅MRI及B超检查,观察试管膜下囊肿消退的时间。MRI检查和B超检查的技师均是由经过专业培训、获得中级职称的医务工作者担任。神经学异常情况包括姿势异常、反射异常、睡眠异常、肌张力异常、脑电图背景活动抑制及癇性放电。患儿3岁时的神经学预后结果包括脑性瘫痪、语言障碍、肌张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及癫痫发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6个月时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比较
两组患儿6个月时的头颅MRI及头部C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2.2 两组患儿6~12个月时神经学异常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患儿6~12个月时的神经学异常情况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 2)。
2.3 两组患儿6、12、24个月时MDI及PDI评分的比较
干预组患儿6、12、24个月时的MDI及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患儿3岁时神经学预后结果的比较
干预组患儿3岁时的神经学预后结果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 讨论
近年来婴儿死亡监测显示,婴儿病死率明显降低,随着产科质量和新生儿科抢救技术的提高,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而部分早产儿早期有运动及智能发育迟缓,许多早产儿在上学后会出现学习困难、多动、注意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等现象,这些病症统称为脑损伤。出现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早产儿的发育并未完全成熟,特别是脑神经系统以及大脑的发育情况差,容易出现脑内出血、脑白质损伤等,进而导致患儿出现各种发育病种,造成各种障碍;②早产儿的体内调节能力较差,早产儿发育不良,营养也缺失,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最终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早产儿的反应能力、识物识音以及四肢的运动能力一般都比较差,上述均是早产儿有脑损伤后出现低能儿甚至瘫痪的主要原因。所以对早产儿脑神经发育的保护与促进越来越受到重视[19]
表1 两组患儿6个月时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6~12个月时神经学异常情况的比较[n(%)]

表 3 两组患儿 6、12、24个月时MDI及 PDI水平的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儿3岁时神经学预后结果的比较[n(%)]

目前对早期脑损伤患儿的治疗是1个连续循序渐进的过程。研究表明[20],小儿脑细胞早期具有显著的增值功能,因此,可通过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其脑功能的代偿及适应能力,以提高其运动及智能的正常发育。在早期,对早产儿的身体发育进行追踪,同时对其神经行为及神经发育情况进行检测,以研究新生儿有无脑损伤或脑损伤严重程度,以便对其进行早期干预,降低脑损伤对机体的损害程度。本研究中,对干预组患儿的早期干预主要是通过听音乐、运动训练及小脑电刺激进行干预,其中,协助并指导父母对其进行陪伴并与其一同玩耍尤为重要,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周围环境尚不能完全认知,因此,家长在该段时期意义尤为重要。有学者指出,个性化的家庭训练,对早产儿的运动、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儿6个月时的头颅MRI及头部C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6~12个月时的神经学异常情况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6、12、24个月时的MDI及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3岁时的神经学预后结果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干预组中早产儿1岁时的脑神经发育状况整体优于未干预组,早产儿的系统监测和早期干预治疗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目前仍有部分家长甚至一些医务人员对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和早期干预治疗认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所以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拒绝早期干预。1岁以内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高峰期,可塑性最强,修复代偿能力好,故而如果在早期对早产儿作系统的干预或康复治疗,对其后期的脑发育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是减少小儿残障发生的关键措施。
综上所述,早期干预治疗对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症状具有显著益处,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身体及智能正常发育,提高其生存质量,并对其今后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炳娟,邹卉,韩炳超,等.早产儿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7):1146-1148.
[2]孟远翠,范金超,郑玲芳.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及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0):1231-1233.
[3]周煜玲,孙聪,庄珊珊.早期综合发展模式干预在早产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2):91-93.
[4]叶同生,张健,胡克非,等.磁共振波谱技术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早期胆红素脑损伤中的评估作用[J].安徽医学,2017,38(5):552-555.
[5]羊玲,钟丽花,陈彩华,等.脑电图在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3):226-227.
[6]陈艳娟,董尚胜,柯春花,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4):421-423.
[7]胡国燕.分析早期综合护理用于脑损伤早产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6,0(B6):1599-1600.
[8]周启立,武彦秋,刘霞,等.早期综合干预对早期早产儿体格及运动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9):1881-1883.
[9]何春,付士强,罗函渝,等.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低体重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976-978.
[10]刘芸,黄高贵.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果在早产儿超早期康复处置方案指标制定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2):223-225.
[11]王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0):35-36.
[12]崔文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3):248-249.
[13]齐放.头针加体针点刺早期干预婴儿脑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6):27-30.
[14]陈晓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5):6775-6776.
[15]赵梁育.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7):51-52.
[16]俞玲玲,赵映敏,黄蕴,等.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近期疗效[J].江苏医,2016,42(13):1509-1511.
[17]王亚茹,赵霞.小剂量多巴胺早期干预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8):89.
[18]高金萍.脑损伤早产儿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0):2225-2227.
[19]王强,姜昊.早期干预联合鼠NGF对早产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能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8):844-846.
[20]纪伦伦.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7,14(11):74-75.
收稿日期:2018-05-25
本文编辑:任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