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383张门诊高血压处方用药分析
崔 岩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北京 102600
[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我院诊断为高血压且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患者的132 383张门诊处方,对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治疗方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2 383例患者的用药处方中,59~79岁患者的用药处方所占比例最高,为44.30%(58 652/132 383),男性患者用药处方所占比例为59.43%(78 677/132 383),高于女性患者的40.57%(53 706/132 383)。门诊使用的9类降压药物中,使用频率位于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氨氯地平(24.45%)、美托洛尔(12.82%)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9.56%)在同类药物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单种药物治疗占43.12%,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治疗占56.88%。结论 我院门诊降压药物应用种类及降压治疗方案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个体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高血压;用药分析;降压药物;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7(a)-0170-04
The analysis of drug use in 132 383 out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prescription
CUI Y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People′s Hospital of Daxing District in Beijing City,Beijing 102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rug use in out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132 383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hypertension and treated with hypotensive drugs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us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the treatment plans options.Results Among 132 383 patients′medication prescription,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aged 59 to 79 was the largest,which was 44.30% (58 652/132 383).Among them,the proportion of male patients was 59.43% (78 677/132 383),which was higher than female patients of 40.57% (53 706/132 383).Among the 9 type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used in the outpatient service,the frequency of drugs use in the top three wer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angiotensinⅡreceptor antagonist(ARB)and β-blockers.In addition,Amlodipine(24.45%),Metoprolol(12.82%)and Irbesartan(9.56%)had the highest rates of use in similar drugs.The use of single drug treatment accounted for 43.12%,and combined use of two or more drugs accounted for 56.88%.Conclusion The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used in our outpatient and the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schemes are basically in line with the Chinese guidelines for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rograms.
[Key words]Hypertension;Drug analysis;Antihypertensive drugs;Combined medication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在我国,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患病人数众多,患者需要长期、规律用药[1]。由于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共患疾病,使用药物的品种往往较多,因此高血压药物的合理选择和使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本研究收集我院诊断为高血压且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患者的132 383张门诊处方,对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治疗方案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医院HIS系统收集2017年1~12月的全部门诊处方,选取我院诊断为高血压的处方,然后从其中进一步筛选出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患者的132 383张门诊处方,对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治疗方案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对处方信息中的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和年龄)、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用药品种、数量、联用方案、用药频度等)数据进行采集。药物分类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2]与《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 2 版)[3]。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排序并统计,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及性别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处方情况
本调查的门诊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处方中,患者年龄14~101岁,中位年龄58.83岁,59~79岁患者的用药处方所占比例最高(44.30%)。男性患者用药处方所占比例(59.43%)高于女性患者的40.57%(53 706/132 383)(表1)。
表1 不同年龄及性别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处方情况(n=132 383)
2.2 处方中各类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提示,我院门诊使用的降压药物有9类,共涉及降压药物39个品种。其中钙拮抗剂(CCB)使用频度最高(34.38%),其次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20.53%)和 β-受体阻滞剂(17.34%)。 之后依次为固定剂量复方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中药降压药、利尿降压药及α-受体阻滞剂(表2)。
2.3 各类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本调查的门诊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处方中,氨氯地平(24.45%)、美托洛尔(12.82%)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9.56%)在同类药物中的使用频率最高(表3)。
2.4 降压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在本研究的132383张处方中,单一用药处方57084张,占比为43.12%;二联用药处方68 062张,占比为51.41%;三联用药处方6963张,占比为5.26%;四联用药处方274张,占比为0.21%。
通过统计分析,我院两种药物联用的降压治疗方案包括:CCB+ACEI/ARB、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β-受体阻滞剂等几种。通常二联治疗方案的降压效果不佳时,再采用三种药物联用治疗,常用治疗方案包括:CCB+ARB+β-受体阻滞剂、CCB+ACEI+β-受体阻滞剂、CCB+ACEI+氢氯噻嗪。
表2 处方中各类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表3 各类降压药物前10位的使用情况
3 讨论
3.1 药物的选择
本调查结果提示:①我院使用的CCB类药物、利尿剂一般用于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研究表明,CCB类降压药物已成为社区高血压治疗中使用率最高的药物[4-6]。②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伴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以及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也处于我院一线用药的位置。③ACEI与ARB类药物用于蛋白尿患者的治疗,可以降低尿蛋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主要用于糖尿病、慢性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由于ACEI类药物有干咳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无法耐受时可以换用ARB类药物。④复方降压制剂,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降压0号)受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影响[7],现已逐渐被其他降压药物所取代。⑤在使用单一短效制剂进行降压治疗的处方中,我院一般选择降压效果和耐受性好,且价格便宜的硝苯地平作为首选用药。⑥近年来,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由于其服用方便的特点,越来越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在我院使用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降压药物在使用中应遵循:剂量原则、优先原则、联合原则及个体化原则。一般患者开始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剂量,直至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高血压治疗的重要原则是平稳降压,应优先选择使用长效剂型,有效控制晨峰血压和夜间血压。对于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使用单一药物无法使血压达标时可以选择两种以上药物进行联合治疗[8-10]。在药物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本身特点以及患者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近年来,新型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大量涌现,研究显示,使用此类药物进行降压治疗,特别是使用单片复方制剂,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11-12]。
3.2 常用降压药物使用分析
我院门诊使用较多的降压药物为CCB类和ARB类,其中以第3代双氢吡啶类钙阻滞剂氨氯地平用量最大(包括氨氯地平及左旋氨氯地平两种剂型),氨氯地平具有清除半衰期长的特点,患者每日1次服用依从性好,且不良反应率低。有文献指出,氨氯地平长期服用有利于靶器官的恢复[13]。我院使用的氨氯地平有国产和进口两种规格,在我院使用率分别为19.52%、4.93%。有研究表明,国产和进口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效果相似[14],但由于国产药更具价格优势,所以更被医师和患者接受。ARB类药物具有口服吸收快、体内无蓄积、不受进食影响等特点,也没有ACEI类干咳等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在我院使用率逐步上升。
3.3 关注个体差异造成的疗效影响
近年来,由于患者个体差异,特别是遗传因素对药物差异性反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可以通过检测药物代谢酶和靶点基因,为临床医生制定特定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指导,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4 关注联合用药中非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
有研究发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他汀类药物、抗震颤麻痹药左旋多巴、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等非降压药物,在特定的高血压人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降压作用[15],在高血压患者伴发其他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时,需要格外引起注意。
4 小结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高血压伴有其他共患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平稳降压,以改善血压的昼夜节律,兼顾对靶器官保护作用[16]。医生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作用机理、代谢特点及不良反应等因素,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治疗方案[17-18]。
[参考文献]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J].中华循环杂志,2017,32(11):1041-1048.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 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205-262
[3]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7,9(7):28-126.
[4]张彩红,鲍艳江,郭雪微.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和血压控制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3):335-338.
[5]王欣,卢健.咸阳市区6家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4):747-751.
[6]李维维.社区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3):75-76.
[7]李静.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9):822-826.
[8]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版)[J].中国内科杂志,2017,56(11):885-893.
[9]薛文鑫,李静,张藜莉,等.高血压治疗联合用药在《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中的地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4):302-304.
[10]Amir,Qaseem,Timothy,等.≥60 岁高血压病人控制血压在较高或较低水平的药物治疗——美国医师协会和美国家庭医师学会临床实践指南[J].护理研究,2017,31(24):2945-2950.
[11]司延斌,赵志刚.国产固定剂量复方降压药物的发展及临床应用[J].药品评价,2016,13(22):17-19.
[12]隋辉,王文.中国医师高血压防治观念及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意见的调查[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6):760-762.
[13]胡大一,赵秀丽,何欣,等.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0,2(4):1-5.
[14]崔宇超,欧阳慧,詹素君.国产与进口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U].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6):756-760.
[15]迟相林.哪些非降压药有降压作用及如何发挥降压作用[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5,23(10):910-917.
[16]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4):316-325.
[17]梁瑜,孟真.临床药师个体化用药服务模式探索[J].齐鲁医学杂志,2015,30(1):104-106.
[18]赵淑娟,赵红卫,蔡海霞,等.心内科临床药师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实践[J].医药导报,2018,37(2):190-192.
(收稿日期:2018-04-20 本文编辑:孟庆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