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杨格日乐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脑病科,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于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生活质量;负面情绪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突发肢体偏瘫、行走障碍、语言障碍为主要表现,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脑卒中的急性期死亡率已显著降低,但仍有较大比例的患者会遗留肢体瘫痪等严重的后遗症。医学模式的完善和转变要求临床医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使之更好地回归社会,这已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1]。脑卒中患者多存在偏瘫等后遗症,导致其日常生活能力差,生存质量低下,给社会及患者家庭造成极大负担,已成为全球性的医学难题。近年来通过护理方案的优化提高临床疗效已成为研究热点,科学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有临床研究表明,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适宜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2]。本研究选取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于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并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于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 18 例;年龄 47~72 岁,平均(64.79±8.89)岁;病程 5~31 h,平均(19.79±4.87)h;基础病:高血压 17例,糖尿病19例,高脂血症23例;发病类型:局灶型梗死29例,大面积梗死11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 49~75 岁,平均(65.38±8.46)岁;病程 4~33 h,平均(19.29±4.79)h;基础病:高血压 18 例,糖尿病 17例,高脂血症24例;发病类型:局灶型梗死27例,大面积梗死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诊断标准[3]:①有脑动脉硬化病史,发病1~2 d内意识轻度障碍,部分患者可神志清;②有椎-基底动脉系统和(或)颈内动脉系统症状体征;③CT提示脑部缺血灶。纳入标准:①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于我院就诊者;②均为脑卒中急性期入院。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者;②合并脑出血、脑部恶性肿瘤等疾病者;③肝肾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前对患者病情进行简单评估,结合病情及患者需求安排床位,沟通时态度和蔼。告知入院注意事项、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名字,遵医嘱给予饮食指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遵医嘱给药。出院时遵医嘱带药,安排出院,出院后告知门诊复查时间。
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①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的建立,包括我科护士、医生,均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接受统一培训。②健康教育: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掌握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发放健康手册,集中患者家属统一进行理论授课,对本病病因、常用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手段、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护士做多媒体形式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家属提问,并组织分组讨论,加强家属互动。还可建立QQ群及微信群,方便患者及家属咨询。③心理干预:由于脑组织受损,加之脑卒中预后较差,易使患者产生畏惧、紧张等负面情绪,严重者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缓解其焦虑情绪。④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偏瘫恢复期者指导良肢摆放,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瞩患者定时翻身,每2 h变换1次体位。⑤被动活动训练:完全瘫痪者应尽早应用,按摩肌肉,操作时动作轻柔。晨起后床上活动,指导患者床上桥式运动、翻身训练、床上四点跪立位。训练内容还包括坐位到站立的训练、床边坐位独自坐起训练、上下楼梯及步行训练,存在吞咽困难者评估吞咽功能,行进食体位、饮食等干预,指导患者入浴、进餐、穿脱衣服、洗脸、刷牙、如厕、语言、洗浴等,每次持续30 min,每天治疗2次。⑥出院护理:办理出院,嘱患者出院后继续训练并鼓励患者监督完成情况。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随时解答患者疑问,反馈交流信息,15 min/次,原则上由患者本人接听,了解其病情变化,督促定期复查,护理1个月后比较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IHSS评分的分值越高,患者的病情越严重。FMA评分,根据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而定:Ⅰ级:<50 分;Ⅱ级:50~84 分;Ⅲ级:85~95 分;Ⅳ级:96~99分;Ⅴ级:100分。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面情绪的改善情况,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每个量表各包括20个条目,各条目累计得分为粗分,所得分数乘以1.25即为标准分,>50分确诊,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4]。③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量表包括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维度,由两位主治医师统计数据求平均值,评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NIHSS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干预前,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NIHSS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评分的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躯体功能及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及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及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及心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社会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躯体功能及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社会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的比较(分,±s)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可损伤血管内皮,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受血管炎症反应影响,加之血小板功能活化,诱发高凝状态,使血流速度明显降低,此时可因颈动脉斑块脱落而发病[5-9]。西医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在促进疾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良反应大,且部分患者并未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常规治疗及护理并未兼顾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并且护理措施简单,并不能满足目前背景下患者的护理需求。由于脑卒中危害大,具有易烦躁、易怒、抑郁、绝望、恐惧等情绪,若得不到及时改善,轻者影响治疗依从性,严重者可因精神障碍而危及生命。
笔者认为负面情绪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0-12]:①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过度集中注意力,导致患者迫切希望解决该问题,当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易引起情绪波动,从而引起心理障碍。②患者对该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担忧病情反复影响日后生活,也可产生负性心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旨在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康复护理、出院指导等多种途径,实现对患者的积极影响,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在健康宣教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借助高度发展的网络,建立QQ群或微信群,宣讲该病的相关知识,通过更生动的形式使患者较全面地认识疾病,有助于焦虑心态的改善[13]。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还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及日常监督工作中,加强了医患、护患及患患间的沟通。同时还鼓励患者家属互动,有助于纾解患者的心理不适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信,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存质量。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主张早期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完成更系统且规范的康复训练,从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14-15]。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随访,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应及时发现问题,联系医生并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提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这与治疗依从性改善及康复训练有效实施关系密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负面情绪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生活质量方面,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海霞,郝利霞,张琰.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3):499-503.
[2]骆雪琴,陈春芹,朱云芳.中医康复护理对急性中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和抑郁症状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7):1484-1486.
[3]耿介立,俞羚,孙亚蒙,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健康职业者指南[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3,10(1):33-80.
[4]吴丽丽,黄丽华.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指标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6,15(5):434-436.
[5]刘兰兰,符诗祎,李民.对中风偏瘫针刺背腧穴联合躯干训练康复两年的随访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689-1690.
[6]李琳,赵丹鹏,刘喜灿,等.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3(2):195-197.
[7]王著敏,王峰,孙学平,等.消栓肠溶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7):190-193.
[8]钱春荣,钟代曲,沈盈盈.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服务方案的构建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6):151-152.
[9]谢伟媚.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Barthel指数和肌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52-153.
[10]张秀梅,曹诗红,戎燕,等.老年脑卒中偏瘫女性患者早期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1):97-99.
[11]龚煜,温丹.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6,36(2):62-63.
[12]陈小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7):795-797.
[13]蒋茜.脑卒中预防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17,31(1):7-13.
[14]谢兰兰.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4):79-81.
[15]刘晓春,钱江,刘贞仔,等.早期应用PNF技术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骨质疏松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8):34-36.
Application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YANG Gerile
Encephalopathy of Mongolian Medicine,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Tongliao 02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stroke,and to observe its effects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uly 2017,80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of this study.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each with 40 cases.In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After 1 months,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and the improvement of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so compared.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FMA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NIHS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DS and SA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physical function,psychological state,social function and emotional function sco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a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stroke,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and improve negative emo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stroke;Quality of life;Negative emotion
[中图分类号]R743.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5(a)-0187-04
(收稿日期:2018-03-06
本文编辑:孟庆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