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及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黄焕新 张少珍 丘会英 马燕玲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广州 510430
[摘要]目的 观察恐惧症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及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恐惧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认知行为护理及心理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DLQI评分、SDS评分和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三项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恐惧症患者行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患者的总有效率较高,生活质量较好,抑郁和焦虑情绪均较轻。
[关键词]恐惧症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心理护理;临床效果
近年来,恐惧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各年龄段的人都易患该病。患者患病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某类特定事物感觉恐惧,常规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有相关研究显示[1],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其中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护理模式。临床实践表明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在精神以及心理类疾病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观察恐惧症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及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恐惧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引入治疗过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96例恐惧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男17例,女31例;年龄14~67 岁,平均(43.8±6.6)岁。 观察组男 20 例,女 28例;年龄 15~68 岁,平均(44.1±6.7)岁。 纳入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恐惧症,已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合并严重躯体疾病以及孕期、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疾病类型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行常规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用阿普唑仑(沈阳天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0307,2002-09-13)或艾司唑仑(集成药厂,国药准字 H31021316,2002-09-13),抗抑郁药用帕罗西汀(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33,2010-06-18),采取小剂量用药和临时给药方法。即日常予以小量服药治疗,一旦出现恐惧症状加量服药。
1.2.2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况,注意室内卫生,每日早晚清扫病房,监督患者保持日常卫生,勤洗澡。同时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膳食,保证营养摄入,避免饮食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喝水,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叮嘱患者家属日常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2.3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真切关心患者,消除或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拥有健康、积极、乐观的情绪,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认知护理:收集患者个人资料,掌握患者家庭、生活习惯、喜好等情况,向其发放疾病宣传手册和相关预防图册,建立护患间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充分把握患者的病情,耐心、细心同患者沟通,采用通俗的语言帮助患者正确认知自身的疾病,详细讲解恐惧症的相关知识,适当举例成功的治疗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缓解其消极治疗的心态,降低激动情绪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行为护理:观察患者用药情况,确保按时用药,切记胡乱用药,定期做好患者身体多项指标的检测工作。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加强自身身体素质,提醒患者适当休息,劳逸结合,切勿过度劳累。
1.3 评定标准[2]
抑郁自评SDS评分:设置20项内容,将每一项分数相加就是抑郁程度的总分,标准分=总分×1.25,取整数。标准分<50分为无抑郁,标准分≥50分且<60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标准分≥60分且<70分为中至重度抑郁,标准分≥70分的为重度抑郁。
焦虑自评SAS评分:设置20项内容,将每一项分数相加就是焦虑程度的粗分,标准分=粗分×1.25,取整数。标准分<50分为无焦虑,标准分为51~60分为轻微焦虑,标准分为61~70分为中至重度焦虑,标准分>71分为重度焦虑。
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建立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量表,分值越小说明生活质量越好。显效:恐惧症症状消失,日常行为与正常人无异;有效:恐惧症症状得到改善,但日常行为较正常人仍然有所差距;无效:症状未消失或严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LQI评分、SDS评分和SA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DLQI评分、SDS评分和SAS评分较护理前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DLQI评分、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DLQI评分、SDS评分和SAS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3 讨论
恐惧症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致病原因较多,其中包括生活和社会压力较大等,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表明[3],其发病速度日渐增快。患者患病后,多表现为对某一特定事物感到恐惧和害怕,并潜意识的回避该事物,这种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极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抑郁等心情,多数患者表示在恐惧症发生后,自身身心状况都会发生很多不好的现象,害怕某一特定事物,不想与他人沟通,甚至存在自我厌弃,自我折磨等情况[4],对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性。目前,常规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来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刘文娟等[5]对恐惧症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探讨行为认知疗法和心理疗法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行为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恐惧症的症状。为进一步研究这些护理方法对恐惧症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行为认知护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这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这与同类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其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三种。①加强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间进行耐心和细心的沟通,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采用随和的态度关心患者,消除其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建立其健康、积极、乐观的情绪,最终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6]。②认知护理:通过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来充分掌握患者的生活、家庭情况,然后建立一对一的交流模式,向其发放疾病宣传教育手册,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自身的疾病认知度,以求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最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7]。③行为护理:所谓行为护理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对患者的行为进行干预措施,使其按时服药,适当锻炼,从而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避免过于劳累,保证劳逸结合。这些护理措施应用后,护理起效较快,对患者疾病的根治率较高[8]
本研究结果显示,行认知行为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行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81.25%),提示采取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恐惧症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的DLQI评分、SDS评分和SAS评分护理后均有所下降,提示这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抑郁、焦虑情绪。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评分,观察组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措施应用价值更为显著。当今,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已成为了医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仅仅研究了其对恐惧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的影响机制,尚不够全面和具体,今后应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求最大程度上降低恐惧症的发生率,减少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恐惧症患者的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建琼.SSRIs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在社交恐惧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5):667-669.
[2]李雅瑾,杨旭,王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减轻患者牙科恐惧症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44-45.
[3]张艳.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2):196-196.
[4]张靖宇.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9):87-88.
[5]刘文娟,季建林,叶尘宇,等.跨诊断取向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814-818.
[6]孙金明.人本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的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社交恐惧症的案例报告[J].社会工作,2011,17(24):41-44.
[7]李飞,张迎黎,张亚林.认知行为联合催眠治疗哽噎恐惧症:个案报道[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5):936-940.
[8]苏军.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减轻牙科拔牙恐惧症患者的作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3):195-196.
[9]尹芳娟.脑出血康复期患者行认知行为为主的护理干预对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2):101-104.
[10]黄英民,周作杰,牟艳卉,等.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对恐惧症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20-22.
[11]段卫东,胡赤怡,刘铁榜,等.深圳市恐惧症的患病率及社会功能状况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7):401-405.
[12]张蓉.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7):832-834.
[13]赵春阳,杨少珍,周英.1例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3):77-79.
[14]李曙亮,陈四军.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恐惧症[J].中国民康医学,2014,16(6):324-325.
[15]马玉红,李志榕,杨建华.社交恐惧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征及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24-926.
[16]刘建萍,王俊.评价认知行为和心理护理对恐惧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0):197-198.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care in patients with phobia
HUANG Huan-xin ZHANG Shao-zhen QIU Hui-ying MA Yan-ling
Mental Hospital,Bureau of Civil Affairs of Guangzhou Municipal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4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care in patients with phobia.MethodsFrom January 2016 to August 2017,96 phobia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In the control group,routine care was provid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atients were receiv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care effect was compared by scoring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cores of DLQI,SDS and SA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The scores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after ca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hich differed significantly(P<0.05).The total effectiven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83%,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ing for 81.25%,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 care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phobia have a high total effectiveness rate and a good quality of life,and mild emotions such a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Key words]Phobia patient;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Psychological care;Clinical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4(a)-0194-03
(收稿日期:2017-09-06 本文编辑: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