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断端开放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胡建梅 刘 芬 胡 艺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江西南昌 330029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脐部断端开放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生产的8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给予两组新生儿采用相同的结扎方式、消毒方式、断脐方式,对照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新生儿实施开放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4%,护理满意度为83.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脐部断端开放式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发炎、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开放护理方式;应用效果
每位新生儿均要接受剪断脐带等步骤,脐带在胎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新生儿通过脐带吸收母体的营养,出生后这样的供养方式将会停止[1-2]。脐带的剪断一般在分娩成功后,创口愈合的时间大概6~8 d,但由于脐部周围会分泌出少量的胶质物,胶质物非常适合细菌的生长,容易出现发炎、渗血等不良现象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使新生儿出现腹膜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3-4]。因此,在新生儿的脐部断端进行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本研究给予新生儿实施开放式护理干预,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生产的8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男新生儿25例,女新生儿 18 例;体重 2.77~4.21 kg,平均(3.21±0.33)kg;新生儿 Apgar评分 7.3~9.4 分,平均(8.15±0.58)分。 对照组男新生儿24例,女新生儿19例;体重2.76~4.22 kg,平均(3.23±0.31)kg; 新生儿 Apgar评分 7.4~9.1 分, 平均(8.10±0.54)分。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性别、体质量、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参与本研究的86例新生儿均在我院分娩,且均为足月新生儿,均为单胎,新生儿与产妇均无严重并发症,且新生儿家属均知晓并自愿参与本研究[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
1.3 排除标准
患先天性疾病的患儿,不配合治疗的新生儿家属,患严重并发症的新生儿与产妇[6]。
1.4 护理方法
给予两组新生儿相同的结扎方式、消毒方式、断脐方式,并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新生儿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新生儿使用开放式护理干预。对照组新生儿顺利娩出后在脐带根部用0.1%安尔碘常规消毒,在距离脐轮的0.5 cm处用灭菌气门芯进行结扎,距离脐轮的1.5 cm处为剪断位置,快速剪断脐带,当残端血液溢出,立即用纱布进行清理,后用2%的碘酊消毒,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住院期间需对新生儿行每日沐浴,保持其身体的干爽,并在沐浴后对脐部断端进行清理、消毒、敷料更换,直至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自然干燥脱落。在此期间需严密监测患儿的一系列生命体征,防止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组新生儿结扎方式、消毒方式、断脐方式与对照组新生儿相同,开放式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如下。①脐部护理:用75%的乙醇,由内向外对脐带残端及脐轮行大范围消毒,不用纱布隔离,直接将脐部残端暴露于空气中,气门芯与结痂均保留,时刻保持新生儿脐部的干燥、透气,直至气门芯与结痂一并自然脱落。②健康宣教:为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炎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需对其家属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告知新生儿家属脐部护理的重要性,在护理和触碰新生儿脐部前均需要清洗双手,并定时查看脐部是否有尿湿情况,当新生儿出现突发情况时,告知家属要立即通知当班护士不要擅自帮助新生儿护理脐部。③电话随访:对住院期间脐带未完全脱落和脐部未完全干燥的新生儿实施电话随访护理,在电话中做好跟踪工作,帮助新生儿家属做好脐部的护理工作,使新生儿的健康得到保障。
1.5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出血、潮红、轻度脐炎、重度脐炎)、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评分,于新生儿出院前给予其家属进行填写,涉及到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效果等方面,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记录 3~6 d,7~14 d,>14 d,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脱落例数)。护理满意度=(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对照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2.2 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2.3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妇不仅对分娩方式高度重视,对分娩后护理干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生儿护理工作也受到了相关医护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的高度关注[7-8]。新生儿免疫力较低,防护能力弱,对脐部周围的细菌感染无法进行有效地抵御,因此,需要全面且细致的护理干预来保障新生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质量[9]。
目前,临床上对于新生儿脐部断端护理方式多种多样,但较为常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的护理方式[10]。有研究表明,在脐部常规护理干预中,引起感染的概率较高,原因是由于纱布的包扎,使得创口无法透气,内在的湿度与温度极不稳定,非常容易滋生细菌[11]。再加上,未能及时更换新生儿的尿布,导致脐部被尿液覆盖增加脐部的分泌物,导致细菌侵入,引起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并且,在新生儿的腹部进行包扎,不利于新生儿的腹式呼吸,使其极为不适,而出现哭闹不止、腹部不适等现象[12]。本研究结果提示,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新生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8.64%,护理满意度仅为83.72%;而使用了开放式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66%,护理满意度高达9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护理6 d内,就有30例新生儿的脐带残端得到顺利脱落,对照组新生儿,仅有13例在6 d内脐带残端得到顺利脱落。说明开放式护理干预更符合现代新生儿的生理需求,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开放式护理干预,沿用了常规护理干预的结扎方式、消毒方式、断脐方式,但在包扎方式上改变了原有的封闭式包扎,让新生儿的断端充分暴露于空气之中,再配合适当的消毒液进行清理,让其自然风干,随后与气门芯一并脱落,极大地降低了细菌感染的概率,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13-14]。除此之外,开放式护理干预还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健康宣教,使其在出院后能给予新生儿更为正确的护理,对建立护患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降低医患纠纷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15]。
综上所述,给予新生儿脐部断端实施开发式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得到有利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力凤,戴红芳,瞿伟莉.中药敷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26):2410-2411.
[2]胡桂贞,胡献玉,李延辉.新生儿脐部不干预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0):104-105.
[3]文合群,冼肖媚,朱丽兴.暴露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7):899-902.
[4]侯海萍,谢巧庆,谭宝琴,等.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5478-5479.
[5]宋红辉.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中的作用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70.
[6]钟丽晖,徐芮.舒适护理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2):303-304.
[7]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73-874.
[8]赖翠婷,麦桂霞,赖素丽.新生儿应用开放式脐部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58-359.
[9]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110.
[10]董莉,卢敏,梁丽碧.新生儿脐部包扎法与24小时脐部暴露法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27-28.
[11]谭小琴.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3):560-561.
[12]李璟,马骥,郑妮娜.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中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5954-5956.
[13]刘玉华.康脐宝与传统新生儿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24-3525.
[14]贺健美,方兰英.新生儿脐部护理新进展[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0,18(12):93.
[15]祝俊梅.两种新生儿脐部处理方法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27-128.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open nursing care for umbilical end of newborn
HU Jian-mei LIU Fen HU Y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2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pen nursing care for neonatal umbilical cord fracture end.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August 2016,86 newborn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43 newborn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of newborns were given the same ligation,disinfection methods and broken umbilical methods,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pen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shedding time of umbilical cor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neonatal adverse reaction incidence rate was 4.66%,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7.67%,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8.64%,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83.72%,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eonatal umbilical cord stump shedding ti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newborn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use of ope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such as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newborn family member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Umbilical cord stump abscission time;Open nursing mode;Applicati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7)12(a)-0160-03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项目(20151583)
(收稿日期:2017-06-23 本文编辑:崔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