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黄 冲1吴莲红2杨毅华1谢小丽1
1.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 518172;2.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 518172
[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中选出180例,按患者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抢救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急诊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静脉通路开放耗费时间、抢救室停留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患者的静脉通路开放耗费时间、抢救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对急诊室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减少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挽救患者生命,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
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危急,及时有效的抢救对于挽救生命具有积极意义。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高效配合医师抢救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1-2]。由于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危急且变化多样,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较大,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3-4]。而全程护理是一种基于现代护理理念而形成的护理模式,其强调护理服务的全程化、全面化、无缝隙性,强调对患者的主动服务。为有效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将全程护理应用到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有效提高了抢救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2月~2017年4月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危重患者中选出180例,纳入标准:①诊断为危重症患者,发病2 h内就诊者。②患者自愿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患者年龄18~70岁。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或精神病家族史者。②合并认知障碍、交流障碍者。③病例资料不全者。按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23~69 岁,平均(45.2±10.5)岁;其中脑血管疾病 39 例,心血管疾病31例,胸外科疾病5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观察组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25~67岁,平均(45.6±10.1)岁;脑血管疾病42例,心血管疾病30例,胸外科疾病4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护理。患者进入急诊室后立即根据常规急诊流程进行相应的处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①加强与120急救中心的联系。在120院前急救中,急诊科通过电话、网络的方式与120急救车联系,120急救车到达现场后,及时将患者的信息通过网络发回急诊科,急诊科医生则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预计到达医院时间等指挥院前急救措施以及院内的准备,做好院内的应急准备,提前准备好相关仪器设备、抢救药品等,专科医生提前到场,一到达医院立刻送往急诊科抢救。②快速准确的分诊。急诊分诊工作由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资深护理人员承担,分诊护士接到患者的信息后,立即做好急诊准备,抢救床、滑板、氧气、人工推车等,尽可能的收集患者各方面主客观资料,然后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采用院前急救引检步骤(SOAPIE)公式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成两类:Ⅰ类患者为危急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可出现休克、心脏呼吸骤停、大出血、呼吸困难、致命性创伤等;Ⅱ类患者为急重症,有潜在的危险,病情很可能出现突发性的恶化,需紧急处理和密切监测。如胸痛患者怀疑出现心肌梗死、外科严重创伤、烧伤、重症骨折等[5]。③规范性的抢救护理。急诊科接到患者后立即依照急救流程开始抢救,快速给予患者吸氧,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抽血行相关检测,监测心电图、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执行CRP进行心肺脑复苏。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医师,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抢救。④强化基础护理。在开展各项护理服务措施的同时,急诊科护士依据特级护理的标准强化基础护理,如抢救室内备有洗头盘、U型枕、R型枕等,及时给患者提供基础的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危重患者往往带有多条管道,护理人员做好管道的无菌护理、固定护理等,保持管道的通畅。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情况,及时清理,预防误吸等导致呼吸道的堵塞。如复合外伤患者的呼吸道中伴有血痰等,抢救中护理人员快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持续吸氧,确保呼吸通畅。⑤全程的心理干预。对于有意识的危重患者,其往往因病情的危重而容易产生恐惧等情绪,进而影响到抢救的配合度。医护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通过与患者交谈、握手、健康宣教等方式纾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由专门的护理人员针对家属心理状态、文化背景、职业背景、患者具体情况等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舒解家属的不良情绪,指导家属如何照护患者等。⑥落实安全护理。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级别、饮食种类等的标记,对于神志不清、躁动、年老、偏瘫等特殊群体患者加用床栏,适当约束患者四肢,约访坠床、自伤等;⑦全程陪同。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为患者提供相关急救护理服务,陪同患者做相关检查、转运到相关专科病区等。在转运到专科病区后,给交接医护人员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做好相关抢救物品、导管标志等的交接,最后反复检查确认交接完毕后在交接单上签字。
1.3 观察指标
①抢救成功率:患者在急诊科经抢救后脱险,安全转运到专科科室。②抢救指标:抢救成功患者的抢救室停留时间和静脉通路开放耗费时间。③急诊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误吸、用药错误、跌倒、坠床等。④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抢救成功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在患者安全转运到专科病区后让患者对急诊室的护理服务做出评估,分成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87/90),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4.44%(7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0,P<0.05)。
2.2 两组患者抢救指标的比较
两组抢救成功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静脉通路开放耗费时间以及抢救室停留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指标的比较(min,±s)
2.3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急诊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为4.44%,对照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40%,对照组患者 8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创伤、休克、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癌症晚期等,多数患者存在意识改变、血流动力学紊乱、气体交换障碍、体液电解质紊乱等,这些都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7],而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与医师的配合度、护理人员的业务素养、护理准备到位与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抢救效果。在常规的急救护理中,患者往往是在接受急诊科医生的处理后方通知专科医生会诊,这一过程就会导致大量抢救时间浪费[8];而且急诊科与其他专科之间联系缺乏也会使患者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影响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度[9]。而全面护理则在院前急救中即刻开始介入到抢救中,急诊科及时分析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方面指导现场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抢救,一方面则做好院内的各方面准备工作,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到急诊科会诊等,节省时间,在患者到达后立即在急诊室得到急诊科医生、专科医生的快速抢救护理,有效避免抢救时间的浪费[10-11]。在抢救过程中,每名医护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医护之间无缝接、良好的配合,保证抢救工作的有条不紊开展,避免抢救工作的忙乱而耽误时间,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12]。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抢救成功患者的抢救室停留时间、静脉通路开放耗费时间更短;证明全面护理的应用有助于为急诊危重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全面护理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隐私、知情权,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等,及时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强化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如修剪指甲、清洗头发、口腔护理、预防压疮等,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抢救[13-14]。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护理,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理服务中想法设法的让患者理解医护人员,避免过激行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且护理满意度高。在全程护理模式中,对急诊科护士的责任心、业务素养的要求更高,不仅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强调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素养[15]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医院应不断对全程护理的方法体系、理念体系进行完善,结合患者的特点开展抢救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张小红,程宝珍.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76-78.
[2]杨剑,张其红,刘艳萍,等.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个性化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的设计与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9):2235-2238.
[3]邱巧静.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2-63.
[4]易海莲,艳林,陈冬梅,等.长途转运危重患者70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4):90-92.
[5]陈瑞雪,竹艳刚,杨树东,等.严重外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13):2056-2057.
[6]冯青,吴锦球.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s1):105-106.
[7]刘彤.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609,2615.
[8]姜慧,胡万美,张莉,等.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院过程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53-54.
[9]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33-1434.
[10]黄亚娟,华静,张宏宇,等.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0):3819-3821.
[11]刘倩.全程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42-143.
[12]张秀霞,唐群英.责任包干对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111-112.
[13]刘小琴,黎文娟.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157.
[14]冯慧.风险管理在脑血管危重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7):3948-3950,3951.
[15]陈淑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70-72.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ritical patients
HUANG Chong1WU Lian-hong2YANG Yi-hua1XIE Xiao-li1
1.TCM Hospital of Shenzhen Longgang District(Shenzhen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172,China;2.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Shenzhen Longgang District,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17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hole cours nursing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emergency patients.MethodsFrom February 2015 to April 2017 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admitted to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180 cases,Review the patient′s care methods were grouped,the control group of 90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in the rescue group,90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this group to give full care,The successful rate of rescue,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emergency room,the time spent in opening of venous access,the time of resuscitation room stay and the degree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rescue vein circuit open time-consuming,residence time i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intensive care and emergency room nurse satisfaction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the whole course nursing in the emergency critical care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rescue effect,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nursing events and save the life of patients,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Whole course nursing;Emergency critical patient rescue;Rescue success rate;Nursing satisfaction;Nursing adverse events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7)11(c)-0177-03
(收稿日期:2017-07-21 本文编辑: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