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干预探讨
杨 雪 林 萍 郑英梅 郑亚兰
四川省西南医科大附属中医医院心脑血管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使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中医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睡眠质量和焦虑程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中医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中医组患者的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有睡眠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也有着较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中医护理;睡眠障碍;常规护理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不能流进大脑而形成的一种脑损伤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对人们的生活和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1-2]。目前临床上一直缺乏对该疾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预防为主,而该疾病的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因此,在发病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容易产生各种功能性障碍,其中又以睡眠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经有关研究表明,有85%~90%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3-4],目前,临床上缺乏对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因此,在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是至关重要的[3]。本研究以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采用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栓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5],所选患者年龄均>60岁。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住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6.73±2.74)岁;疾病类型:缺血性卒中27例,出血性卒中18例;睡眠障碍类型:入睡困难者17例,易醒者12例,睡眠浅者16例。中医组患者男24 例,女 21 例;年龄 62~77 岁,平均年龄(66.89±2.65)岁;疾病类型:缺血性卒中26例,出血性卒中19例;睡眠障碍类型:入睡困难者15例、易醒者14例、睡眠浅者16例。排除有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患者以及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内容主要包括:①对患者住院环境以及病情的护理。②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促使患者迟缓部位的骨骼肌达到松弛状态,促使患者进入睡眠。③护理人员还可以给予患者服用小剂量的镇静催眠类的药物,服药时间应短期,且停药规律,并注意观察患者停药以后的反弹情况,并告知患者药物只是使患者正常睡眠的一种手段,不能对其长期依赖。
1.2.2 中医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方法。护理内容主要包括:①针灸治疗。以百会、印堂、四神聪、照海、神门、安眠以及申脉为主穴。针灸方法为:对四神聪、神门、安眠、印堂用单式手法均匀的提插、捻转1 min,照海、申脉用提插、捻转的补法和泻法操作1 min。对肝火扰心的患者加侠溪和行间为配穴,对痰热内扰的患者加内庭和丰隆为配穴,对心脾虚的患者加脾俞和心俞为配穴,对心胆气虚的患者加胆俞和心俞为配穴,对脾胃不和的患者加足三里和公孙为配穴。配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操作1 min,1次/d,每次针灸时间为15:00~16:00,针灸得气后需留针半小时。以2周为1个疗程。②情志调适指导。中医认为保持患者的心情舒畅和情绪乐观,是避免患者因激动而造成睡眠障碍的重要步骤。护理人员对患者应提供诚挚体贴、全面照顾的护理方法,多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对患者提出的疑惑应耐心解答。详细了解造成患者失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并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进行解决,以降低患者因思虑过多而导致的睡眠障碍。护理人员还应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同时还可使用安神静志和以情胜情的疗法来改善患者的失眠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柔和的音乐来缓解患者的心情,陶冶情操,指导患者调节好心理状态,保持心态平衡,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睡眠质量。③穴位按摩。采用一指禅推拿疗法,依次对百会、太阳、攒竹、安眠、神门、印堂、内关、三阴交的穴位进行柔和均匀的按摩,每个穴位按摩2~3 min,2次/d,以2周为1个疗程。④穴位贴敷。患者足前部的凹陷处第2、3趾的趾缝纹头端和足跟连线前1/3处为贴敷穴位,中药方剂为:五灵脂、丹参、川穹、冰片、当归以及凡士林,搅拌均匀成膏状后,制作成半径1.5 cm,厚度0.3 cm的圆饼状,每晚20:00后在患者泡脚后贴于指定穴位,同时用胶布进行固定。次日08:00揭除。1个疗程为10次,连续贴敷3个疗程。⑤耳穴压豆法。护理人员使用胶布将药豆贴于患者的耳穴处,并进行揉、按、捏、压等使患者产生疼、麻、痛的刺激反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次药豆选用王不留行籽,主穴位为耳穴神门、枕、垂前、皮质下,配穴位为心、肝、脾、肾、胆。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按压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将王不留行籽粘在胶布中间,对准穴位贴敷,并用手指进行按压,3次/d,每次5 min,贴敷一次持续4 d,达到清心安神的功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⑥中药泡脚。泡脚疗法是根据中医的辩治原则,利用内病外治的原理,对药物进行煎熬后取其汁液进行泡脚,以达到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作用,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药剂配方为:党参、升麻、葛根、柏子仁各18 g,白术、夜交藤各30 g,陈皮12 g,远志、丹参各15 g,当归、五味子各24 g。用法:将上述药物加水至2100 ml,煎至1800 ml后,取出汁液,倒入盆中进行熏蒸,待温度适宜后,进行泡洗,每次45 min,1次/d[6]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使用PSQI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量表内容包括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睡眠药物的使用及白天功能的紊乱,每项内容分值0~3分,总分为七项内容分数之和,即0~21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7-8]。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程度进行对比。<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9-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中医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的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况的比较
护理后,中医组患者的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睡眠障碍主要为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同时也是睡眠和觉醒交替紊乱的表现,其引发因素主要与机体疾病有关,睡眠与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心理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睡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是必不可少的[13-14]。良好的睡眠质量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脑部供血血管内有一个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即出血性卒中[15]。该疾病的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男性较多,具有很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和发病率,且患者在治疗后多会出现语言和躯体运动功能的障碍,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16-17]。具有关研究报道[18],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有95%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不仅为患者身体上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而且增加了患者血压升高、脑梗死和再出血的危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恢复过程,因此,对脑卒中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详细了解,了解其引起失眠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的失眠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引起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有疾病影响、药物影响、患者在白日睡眠过度以及活动量减少等。因此,增强对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力度,采用多元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变化,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的目的。
中医关于睡眠障碍的辨证论治比较丰富,近年来,也有很多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究睡眠障碍发生的机理,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19]。临床上使用中医护理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失眠情况是护理上的一个突破点,既能突出体现中医学的护理特点,又能把脏腑学和经络学有效结合在一起,避免了患者服用催眠药物后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也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20]。本研究主要通过对中医组患者进行生活起居指导、情志调适指导、改善患者的睡眠环境、对患者进行耳穴压豆法和中药泡脚的方法来予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问题,结果提示,护理后,中医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常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着显著的提高(P<0.05),且中医组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也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对伴有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对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影响也有着显著的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芳.综合睡眠干预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18-20.
[2]Velders MA,James SK,Libungan B,et al.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2001 to 2011:A report from the Swedish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Angioplasty Registry (SCAAR) registry[J].Am Heart J,2014,167(5):666.
[3]姬少珍,张允岭,张志辰,等.脑卒中(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不伴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及中医证候要素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63-67,72.
[4]Decruz S,Espiritu JRD,Zeidler M,et al.Sleep disorder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J].Semin Respir Crit Med,2012,33(1):26-35.
[5]唐旭丽,邓旭,钟毅,等.中药浴足联合隔姜灸对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4):8-10.
[6]赵洁,施金萍,王雨,等.云南省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68-71.
[7]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74-1675.
[8]蔡俊燕,沈光宇.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2):5583-5586.
[9]姚新,孟晴,张红石,等.中药药膳配合耳穴压籽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1):92-94.
[10]奎瑜,李玲珠,李漾,等.畅气通络针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评价[J].广东医学,2014,35(4):601-603.
[11]肖怀芳,冯银琼,陈代兴,等.中医护理干预和集束化护理联合应用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1830-1832.
[12]任惠珠,郑妙艳,常宝成,等.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动态血压节律与胰岛α细胞功能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5):283-288.
[13]程云帆,蒋小玲,毛琳,等.天麻钩藤饮加味配合艾司唑仑治疗肝阳上亢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178-179.
[14]胡红涛,艾艳萍.帕罗西汀联合百乐眠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20):4123-4125,4129.
[15]马洪宇,宓丹,王爱红,等.眼针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α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7,30(2):110-112.
[16]葛芳,曾友华,黄丽晴,等.温经散寒洗剂浴足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观察[J].中草药,2016,47(11):1926-1930.
[17]张霞,张新生,谢燕,等.耳穴压丸结合足底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298-300.
[18]陈汉水,童绥君,马祺琳,等.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3):5856-5857.
[19]董松巧.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21-123.
[20]赵生辉.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异质性[J].当代医学,2016,22(14):20-21.
Explor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sleep disorder of stroke
YANG Xue LIN Ping ZHENG Ying-mei ZHENG Ya-l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ffiliated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Sichuan Province,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sleep disorder of stroke patients.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strok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hospitalization order,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5 cases per group.The patients in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pati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given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Chinese medicine care.And the quality of sleep and anxiety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Before nursing,the sleep qual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mpar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the sleep quality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the improvement of anxiety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 have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leep in patients,and have a good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Strok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Sleep disorder;Routine nursing care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9(c)-0154-04
(收稿日期:2017-07-07 本文编辑:孟庆卿)
[作者简介]杨雪(1976-),女,四川泸州人,汉,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心脑血管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