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效果
肖碧青 肖凤连 刘绍华 朱 虹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民医院,江西吉水 3316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80例,按数字单双号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合格率(95.00%)、护理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77.50%、72.5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心血管病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而且还能使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风险因素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应用效果
护理风险是表示在临床护理期间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有害因素,具有后果严重和不确定性大、风险高和多变的特点。正因为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或者伤残[1-2]。在医疗科室中心血管内科属于主要科室之一,同时其风险性也相对较高[3-4]。通常,该科室的患者都具有病情危重、变化快等特点,若护理风险评估、追踪、防范措施等落实不到位,易出现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因此,护理风险管理的加强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探究在心血管内科中护理风险管理实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患有心血管病症8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严重精神病症、认知能力低下和言语障碍患者。按数字单双号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0~79岁,平均(61.2±2.4)岁;病程时间 7~19 d,平均(12.3±1.5)d。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1~80岁,平均(62.5±2.6)岁;病程时间 8~20 d,平均(13.6±1.7)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日常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其中包括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饮食指导和给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风险护理管理小组,预先制定科学的相关风险预防应急方案、风险管理制度及护理风险评估的项目、内容、具体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不同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定期开会研讨,责任护士间可相互交流风险管理经验,并对护理风险管理评估的内容、追踪及落实情况等予以不断完善。②对病房环境进行不断维护和改善。如对卫生间、走廊及病床四周的扶手及护栏定期维护检查,同时还要在醒目位置粘贴“防摔和防滑”等标识,将防滑垫安置在卫生间水房区域,这样能使安全隐患消除。定期消毒清扫病房,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③责任护士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及病情观察,经常与患者相互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对患者的顾虑及问题予以耐心解答,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高风险因素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如患者为压疮高危人员,责任护士则需要为其提供气垫床等物品进行局部保护,建立翻身卡,协助患者定期翻身,对受压位置进行按摩等措施。④加强培训责任护士的专业技能,让她们对相关护理技能熟练掌握,将各项护理核心制度认真落实。防止用药错误、患者跌倒、坠床、导管意外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并对责任护士定期实施风险考核。⑤护士长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以保障各项预防举措能规范落实到位,从而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护理合格率。以观察到的患者依从性、病症有关并发症与风险事件为终点事件,将其分为3个等级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无病症有关并发症出现,并且无任何风险事件发生,有较高的依从性可用优表示;患者依从性尚可,伴有一定的护理风险事件,但未发生相对严重后果,并予以及时消除,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可用良表示;患者有较差依从性,风险事件在护理期间出现并导致相应后果发生,同时还出现一些病症相关并发症可用一般表示[5]。②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评价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6],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等,满分100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分表示基本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观察两组患者的输液外渗和跌倒、坠床、压疮和发错药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合格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合格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伴随人们对健康安全认知意识的提升,在医疗服务方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7-8]。有研究资料显示[9],因大多数心血管病症患者为中老年人群。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再加上运动受限、表达能力降低和神志不清等因素的存在,明显提升了相应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此,为降低这一问题的发生,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尤为重要[11-12]。预防是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风险管理的实施能使医护人员对预防、识别及处理护理风险能力提升,使护理服务更加安全、可靠及优质[13-14]。同时能使护理不良事件隐患消除,护理风险的发生降低,减少护患纠纷发生。伴随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和有关法规的出台,当前对医院质量进行衡量的主要标准为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以及对患者就医安全的保障,只有做到将风险管理能力与意识予以全面提升,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才能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予以规避,使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在莫丽芳等[15]研究报道中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纠纷投诉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均低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对不存在差异性(P<0.05),说明,通过分析患者在护理期间风险因素问题,并实施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不仅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同时还能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行护理干预的同时予以患者风险管理,既能使医护人员的封信啊意识提升,使护理服务质量提高,防止风险因素的发生,同时还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使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有效降低。由于本研究选取的例数有限,再加上自身条件不足,虽然意外事件、投诉事件和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并未完全消除,上述事件问题仍存在,临床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心血管病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既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又能使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提升,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唐丽君,张晶,张明明,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的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45-1746.
[2]王和平.护理标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4):124-125.
[3]卢美萍,梁冬英,陈良爱,等.循证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2):141-143.
[4]李玉芹,白玫.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5(19):141-143.
[5]肖爱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186-187.
[6]张明芳.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与安全防范方法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75-177.
[7]鱼秀丽,王小亚.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26):5939.
[8]徐春玲.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36-237.
[9]杨福兵.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分析与安全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136-137.
[10]严文娟,孙欣,孙俊娟.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8):125-126.
[11]闫强,高丽英,马爱兰.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91-93.
[12]叶丽掀.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5):95-96.
[13]马斌,康琳.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15,33(4):85-86.
[14]王娟,王爱华,吴鸿雁,等.运用ERM模式加强心血管内科医疗风险管理[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52-1152.
[15]莫丽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4):609-610.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XIAO Bi-qing XIAO Feng-lian LIU Shao-hua ZHU Ho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shui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Jishui 331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Methods80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October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dd and even numbers,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pass rate,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nursing pass rate(95.00%)and nursing satisfaction(92.50%)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77.50%,72.50%),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5.00%)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20.00%),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patients′nursing satisfaction,but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reduce the risk factors,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Nursing risk management;Cardiovascular medicine;Applicati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8(b)-0161-03
(收稿日期:2017-05-25 本文编辑:马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