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邱青青 蔡珍芝 温金凤 胡晓红
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康复中医科,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患者入院时即采取良肢位设计与摆放。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两组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良肢位摆放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良肢位摆放;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脑卒中后有50%~70%的患者会出现偏瘫、共济失调、口角歪斜以及猝然晕倒等后遗症,严重时甚至会猝死[1-2]。有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良肢位摆放能够有效防止痉挛的发生,保护患者的患侧肢体及关节功能、肌肉功能,预防肌肉发生功能障碍,在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3]。本研究旨在探讨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2~78岁,平均(55.8± 3.2)岁;疾病类型:脑出血7例,脑梗死10例,混合性脑卒中3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56.35±2.8)岁;疾病类型:脑出血8例,脑梗死9例,混合性脑卒中3例。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头部CT及MRI检测,诊断为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心、肾、肺、肝功能均检测正常;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本研究直至结束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究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同意配合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包括控制血压,脱水治疗,给予降低颅内压药物,改善脑血管循环,给予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治疗等[4-6]。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入院时便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护理,每隔2小时变换1次体位,包括仰卧位摆放、患侧卧位摆放、健侧卧位摆放以及坐位摆放;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时,注意锻炼的时机及时间,早期主要进行仰卧位摆放、健侧卧位摆放以及患侧卧位摆放这3种康复训练,并且交替按时循环进行,每1~2小时变换1种摆放的方式,避免患者发生其他的并发症,同时增强患者患侧位不同程度的刺激。后期在对患者进行坐位摆放的康复训练,并且叮嘱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认真学习领悟良肢位摆放的技巧以及方法,踝关节维持中立位,防止发生趾屈及内翻。医务人员向家属讲明每种体位的具体摆放方式以及意义,督促患者家属严格执行[7-8]。
1.3 观察指标
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表[9]比较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越高表明能力恢复越好;使用Fugl-Meyer评分来评价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前后患侧肢体的运动能力,评分越高表明患侧肢体恢复情况越好[10];康复护理后,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评分采用百分制的方式,其中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评分的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患侧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的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世界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该病具有发病快、起病急、致残率高以及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1-13]。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偏瘫是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所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4-15]。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防止痉挛的发生,保护患者的患侧肢体及关节功能,保护肌肉功能,在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且及早进行良肢位摆放可有效预防偏瘫患者发生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及肌肉痉挛等常见并发症[2,16]。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即患者入院时便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是被动地使患者变换体位,提高对患者的肢体的刺激程度,预防患者肢体肌肉发生痉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提高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及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有效防止患者患侧肌肉痉挛,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患侧肢体运动能力,同时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晓阳,戴玲.护理工作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认知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1147-1149,1152.
[2]廖春莲,谭春燕,胡盼,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13):1626-1628.
[3]冯洪,谢家兴,李淑会,等.品管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8):794-797.
[4]卢利萍,桑德春,邵翠霞,等.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8):752-755.
[5]章惠英,卿阳洋,章雅青,等.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9):1268-1271,1275.
[6]李威,曾祥斌,章荣,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816-822.
[7]张勃,丁玎,吕立.本体感觉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2):1109-1112.
[8]项蓉,陈勇,江玉娟.规范化综合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6764-6765.
[9]刘涓,石翠霞,唐文明,等.康复教育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837-2838.
[10]宋建霞,倪朝民,张科,等.脑卒中偏瘫患者非瘫痪侧下肢与正常人下肢本体感觉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28-31.
[11]邬守凯,刘玲玉,陈斌.卒中后偏瘫患者手法护理前后视觉P300的变化[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238-241.
[12]赵军,张通,芦海涛,等.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7):655-657.
[13]沈怡,王文威,陈艳,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830-833.
[14]吴运景,刘晓霞,韩丽雅,等.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86-88.
[15]严程,吴野环,张瑜,等.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损伤偏瘫痉挛期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4):466-468.
[16]陈晓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2):1175-1177.
Application effect of good limb position placement i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emiplegia due to cerebral apoplexy
QIU Qing-qingCAI Zhen-zhiWEN Jin-fengHU Xiao-ho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anzhou Municipal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lacement of good limb position in earl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cerebral apoplexy.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cerebral apoplexy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20)and control group(n=20).In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was used,whil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good limb position design and placement was adopted on admission to the hospit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herapeutic effect,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nursing,the score of daily life activity in both group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and th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1).After nursing,the score of affected limb movement ability was bo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Th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1).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97.50%)was grea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5.00%)which was displayed grea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good limb placement in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cerebral apoplexy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effec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Key words]Placement of good limb position;Emiplegia due to cerebral apoplexy;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1(c)-0188-03
(收稿日期:2016-11-14本文编辑:许俊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