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 例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与免疫史关系的分析
陈 丽1胡淑云2刘超英3钟福军1辛润红1
1.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宜春 336000;2.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内科,江西宜春 336000;3.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儿科,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了解宜春市麻疹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与免疫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宜春市2006年1月~2015年12月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春市2006~2015年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143例,年平均发病率2.09/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以散发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19∶1.00;发病年龄以7岁以下为主,占74.34%,且常住人口居多;3~8月份为麻疹的高发季节,其中4~5月份为高峰期。万载县的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但强化接种后,2012~2014年连续三年发病率为零;铜鼓县发病率最低;麻疹病例中免疫史为0剂次居多,占47.07%。结论宜春市的麻疹发病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以7岁以下为主,无免疫史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强化接种后各县区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有免疫史麻疹患者的临床中毒症状轻于无免疫史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麻疹临床中毒症状逐渐减轻,但大年龄组合并淋巴结肿大及腹泻的发病数要高于小年龄组。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免疫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因并发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炎、急性喉炎等疾病而发生死亡,曾被认为是“儿童瘟疫”。在麻疹疫苗未使用之前,1959年中国约有26万人死于该疾病,但自1965年我国开始使用麻疹疫苗后,麻疹的死亡率及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并在2012年达到了消除麻疹的目标。由于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增多,宜春市麻疹的发病率有所波动,呈现上升趋势,故现对宜春市2006年1月~2015年12月报告的1143例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06年1月~2015年12月宜春市报告的麻疹个案调查表,查阅临床病例,完善调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宜春市统计局,所有麻疹病例的诊断均符合《传染病学》诊断标准[1],共收集1143例麻疹病例。
1.2 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对1143例麻疹病例的发病率、人群、时间、地区分布、免疫史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免疫史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宜春市2006~2015年的麻疹报告发病率
宜春市2006~2015年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1143例,无死亡病例,以散发为主,年均发病率为2.09/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 (8.12/10万),2014年发病率最低(0.05/10万)(表1)。
表1 宜春市2006~2015年的麻疹报告发病率

2.2 1143例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2.2.1 1143例麻疹病例人群分布 1143例麻疹病例中,男性785例,女性358例,性别比为2.19∶1。年龄为22 d~79岁,其中<1岁者的麻疹发病数为405例(35.40%),而8个月龄以下者206例(18.02%);1岁~麻疹发病数93例 (8.10%),2岁~麻疹发病数352例(30.80%),7岁~麻疹发病数118例(10.30%),≥15岁麻疹发病数175例(15.31%)。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发病数747例(65.35%),其次学生151例(13.21%),农民99例(8.66%),幼托儿童88例(7.70%),其他 58例(5.07%)。常住人口麻疹发病数895例(78.30%),流动人口248例 (21.70%),其中2013年麻疹发病数11例,均为流动人口。
2.2.2 季节分布 73.58%的麻疹病例发病于3~8月份,而4~5月份为麻疹的高峰期;其中2006~2009年全年均有发病,而2010~2015年仅4~8月份有发病。
2.2.3 地区分布 宜春市十个县市区均有发病,无暴发流行,呈高度散发,其中年平均发病率排在前四位的有万载县[4.37/10万(216/4 937 190)]、丰城市[2.91/10万(386/13 278 735)]、高安市[2.28/10万(191/8 386 245)]、靖安县[1.89/10万(28/1 478 031)],其中万载县2006~2009年年均发病率最高,为10.53/10万(212/2 012 534),而2012~2014年连续三年发病数为零;铜鼓县年平均发病率最低,为0.36/10万(5/1 403 065),且2008~2015年除2014年麻疹发病1例外,其他时间发病数为0;2015年高安市麻疹发病率最高,为1.33/10万(11/82 484)。不同地区的麻疹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02.72,P<0.05)(图1)。

 
图1 宜春市2006~2015年不同县区麻疹发病率分布情况
2.3 1143例麻疹病例免疫史
1143 例麻疹病例中,未达免疫月龄(<8个月龄)206例;达到麻疹免疫月龄(≥8月龄)共有937例,其中无免疫史332例,占35.43%;接种1剂次280例,占29.88%;接种≥2剂次75例,占8.00%;不详250例,占26.68%。麻疹发病数中,常住人口数895例,以接种0剂次及1剂次为主,占72.85%(652例);流动人口248例,以0剂次及不详为主,占79.44%(197例)。从不同年龄的免疫史分析中发现,7岁以下麻疹发病数644例,以接种0剂次及1剂次发病数为主,占76.55%(493例),其中8月龄麻疹发病数81例,主要以接种0剂次发病数为主,占81.48%(66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史不详的病例逐渐增加。
2.4 1143例麻疹病例临床特征
1143 例麻疹患者均有出疹,99.91%(1142例)伴有发热,95.63%(1093例)伴者有咳嗽,92.56%(1058例)伴有卡他症状,75.15%(859例)伴有结膜炎,45.23% (517例)伴有柯氏斑体征,1.14%(13例)伴有淋巴结肿大,0.70%(8例)伴有关节疼痛。并发症主要以合并支气管肺炎为主,共767例 (67.10%);心肌炎9例(0.79%);脑炎2例(0.17%);喉炎37例(3.24%);腹泻43例(3.76%)。
2.4.1 免疫史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1143例麻疹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关系者893例,且不同的接种剂次均有发热、出疹症状。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主要临床症状的构成比逐渐下降。不同接种剂次麻疹主要临床症状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5,P<0.005)(表2)。
表2 不同接种剂次麻疹主要临床症状发病数的构成比分析(n=1143)

不同接种剂次的麻疹病例中,并发症均以支气管肺炎为主,0剂次麻疹病例中合并支气管肺炎508例(44.44%),脑炎2例(0.17%),心肌炎6例(0.52%),喉炎27例(2.36%),腹泻40例(3.50%);1剂次麻疹病例中合并支气管肺炎159例(13.91%),心肌炎2例(0.17%),喉炎5例(0.44%),腹泻2例(0.17%),脑炎0例;≥2剂次麻疹病例中合并支气管肺炎 27例(2.36%),喉炎2例(0.17%),而脑炎、心肌炎、腹泻无发病。不同接种剂次的麻疹合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8,P>0.005)。
2.4.2 不同年龄与临床特症的关系 1143例麻疹病例中,不同年龄的各临床症状均有出现,主要以7岁以下儿童为主,除柯氏斑、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外,其他临床症状的发生均超过70%,其中≤1岁儿童出现柯氏斑体症最多,有372例,占33.55%;仅7岁~年龄组有8例出现关节疼痛症状;≥15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淋巴结肿大较多见,有7例;与7岁~年龄组相比,各临床症状的比例较高。不同年龄组的主要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53,P<0.05)(表3)。
表3 不同年龄麻疹主要临床症状发病数构成比分析(n=1143)

1143 例麻疹病例中,不同年龄的麻疹并发症均以支气管肺炎为主,其中<7岁组合并支气管肺炎610例(53.37%),脑炎2例(0.18%),心肌炎9例(0.79%),喉炎37例(3.23%),腹泻20例(1.75%);7岁~年龄组除合并支气管肺炎47例(4.11%)外,其他并发症为0;≥15岁年龄组合并支气管肺炎107例(9.36%),其次为腹泻22例(1.92%),其他并发症未出现。不同年龄的麻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3,P<0.05)。
3 讨论
宜春市自实施扩大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一直在2.10/10万~10.93/10万(1994~2005年)内波动,但离消除麻疹1/100万还有很大差距。2007年宜春市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后,麻疹发病率由4.09/10万(2006年)下降至2.96/10万(2007年),但由于流行周期变长、易感人群逐渐累积以及疫苗免疫效果等因素,2009年出现麻疹疫情聚集现象,各县麻疹病例数普遍增长,发病率达8.12/10万。2009年10月份开展了宜春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后,麻疹发病率降至0.45/10万(2010年),但自2010年后每隔2~3年会出现一个小高峰[2],2014年全市十个县市同时开展麻疹补充免疫及强化免疫活动后,麻疹发病率创历史最低(0.05/10万),但2015年又回升到0.40/10万,提示强化免疫能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3],但开展补充免疫活动时仍有部分易感人群出现麻疹疫苗漏种现象,免疫屏障未较好地形成,故出现麻疹发病率上升了700%。
宜春市麻疹病例性别比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性格差异有关,且成年男性外出务工较多,流动性大,而成年女性居家生活较多,故男性暴露和接触麻疹病毒的机会比女性多,这与何晓成等[4]的报告相似。
宜春市麻疹发病数以7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4.34%,同时发病年龄出现两极分化趋势,以<8月龄和≥15岁两年龄段发病数较多,各占18.02%及15.31%,这与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相似[5-6]。分析其原因,8月龄以下儿童未达到免疫接种时间,而体内母传抗体的滴度在6月龄时基本消失,故一旦暴露容易感染;目前15岁以上人群中,有成年人早年曾接种过麻疹疫苗,但体内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下降,故易感性增强。有研究显示,接种麻疹疫苗被动免疫1年后,其抗体水平下降1/4,15年后降至1%[7],故接受麻疹疫苗被动免疫后的成年人会成为新的麻疹易感人群。7~14岁麻疹发病可能与接种麻疹疫苗未达到两剂次,又或者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随时间推移其滴度逐渐下降,甚至有部分儿童4~6年后抗体消失,从而达不到终身免疫有关。
宜春市麻疹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747例),表明散居儿童在未来是宜春市计划免疫的重点;其次是学生(151例),这与7~14岁组发病的原因相同;成人发病中以农民为主,由于其文化素质较低,早期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是接种过体内抗体滴度下降,未能达到有效抵抗麻疹病毒的水平,且外出务工者居多,暴露因素较多,故成为易感人群。
本研究结果显示,宜春市麻疹发病数主要以常住人口为主,而2013年发病数则主要以流动人口为主,这是由于宜春市近几年经济、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致使外来人口逐年增加,由于流动人口生活居住环境的不稳定及对疾病预防知识的缺乏,使得该人群的麻疹发病率在近几年逐渐升高,同时很多流动儿童在当地居住地未建立接种信息档案,导致当地疾控中心不能及时催种,加之儿童家长缺乏接种疫苗主动意识,故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数所占比例较高[8]
宜春市麻疹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3~8月份,其中4~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前,全年均有发病,强化接种后发病时间在4~8月份且发病起始时间后移,这与近几年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春夏季发病明显增多流行趋势相符[9]
宜春市十个县区均有发病,呈高度散发,万载县强化接种前发病率排在首位,经强化接种及补充免疫后,发病率明显下降,2012~2014年连续三年发病率为零,说明万载县2006~2009年麻疹常规免疫的实际接种率不高,存在漏种现象。丰城市人口众多,高安市交通便利,两市均靠近省会城市,流动人口较多,由于底数难以掌握,而流动儿童多为免疫空白和低免疫力儿童,给本地免疫屏障带来了冲击[10],2015年高安市麻疹发病数最多(11例),不排除高安市2014年在开展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及强化接种活动中,对本辖区目标儿童的摸底调查不彻底,出现漏网之鱼。另外,2005年扩大国家免疫后,国家把一类疫苗划定为免费疫苗,并由各县级政府财政自行承担工作经费及接种补助,由于各地财政收入不同,部分县区能够承担,而一些地方却难以将配套经费落实到位,加之免疫规划专业人员的缺少,可能影响到麻疹疫苗的接种率。
宜春市报告的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31.06%,说明麻疹疫苗初始接种或复种失败,这可能与冷链运转、疫苗的保存及接种方式有关;而无免疫史的占47.07%,无论是常住还是流动人口的免疫史均以0剂次发病数较多,其中无免疫史的8月龄儿童有66例发病,说明宜春市麻疹疫苗的首针接种不及时。事实证明,免疫空白是导致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同时不排除麻疹病毒野生型因基因变异引起抗原性发生改变,导致人体接种麻疹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不能抵御病毒的侵害,从而难以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国内有学者对麻疹病毒进行检测后得到了证实—病毒基因型已存在变异[11-12]
1143 例麻疹病例无死亡病例,其临床特点主要以发热、出疹、结膜炎、柯氏斑为主,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较多见,其次为腹泻。
在1143例麻疹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关系的有937例,发现接种0剂次的麻疹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更典型,中毒症状重,发热、出疹、咳嗽、卡他症状、结膜炎、柯氏斑、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等临床特征所占比例较高,且并发症中合并支气管肺炎、腹泻、喉炎、心肌炎、脑病比例高于有免疫史的患者,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中毒症状逐渐减轻,这可能是由于麻疹疫苗首种或复种免疫失败后,人体细胞免疫存在免疫记忆,但仍有一定能力杀死麻疹病毒,故接种1剂次及2剂次的麻疹患者临床症状不严重。
1143 例麻疹病例中,不同年龄组各临床症状均有出现,但7岁以下儿童除除柯氏斑、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外,其他临床症状所占比例均高于≥15岁年龄组,特别是≤1岁组儿童的麻疹临床症状比较典型,这不仅与麻疹疫苗接种史有关,还可能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有关,故其合并的并发症比例也高于其他年龄组,而43例不同程度的腹泻以≥15岁为主[13],这与其他学者的报道相似。
根据上述分析,宜春市儿童健康仍受到麻疹病毒的威胁,且是主要的传染病之一,说明宜春市麻疹防控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为有效控制麻疹发病率,应积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①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建立流动儿童接种信息档案,并对其开展查漏补种工作;②必要时对各个县区的易感人群实施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补充免疫活动[14];③落实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④每年开展两次麻疹查漏补种工作;⑤利用儿童接种信息系统,针对预期未种儿童采取电话方式进行催种;⑥因媒体多次报道疫苗不良事件,导致民众对预防接种产生了恐慌,故应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宣传,正面地宣传教育接种疫苗的好处,消除民众疑虑;⑦在每年的麻疹高发季节,在各幼托机构、学校播放麻疹防治的宣传片,以提高儿童及学生接种疫苗的意识;⑧8月龄以下的婴幼儿属易感人群,应针对即将结婚的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婴幼儿的麻疹发病率[15];⑨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各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应及时上报疾病监测系统,同时不应混治,避免出现院内感染,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积极进行个案调查,同时定期分析麻疹疫情,使麻疹发病率能有效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减少麻疹的爆发流行。
综上所述,宜春市麻疹发病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以7岁以下为主,无免疫史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强化接种后各县区的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有免疫史麻疹患者的临床中毒症状轻于无免疫史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麻疹临床中毒症状逐渐减轻,但大年龄组合并淋巴结肿大及腹泻的发病数要高于小年龄组。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曹军,麻伟峨,陈汉平,等.2006~2010年南宁市兴宁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12(23):2740-2742.
[3]赵凤英.济宁市1999~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56-157.
[4]何晓成,艾黎明,黄小俊.218例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2,25(1):40-41.
[5]候为顺,杨江华,喻艳林,等.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215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0):909-911.
[6]严睿,何寒青,陈恩富,等.浙江省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与免疫,2014,8(4):319-323.
[7]张建华,卢亦愚,严菊英,等.麻疹病毒抗原性变异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8):935-937.
[8]曾阳,孙美平,刘爱华.北京市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1):41-44.
[9]吴南海,徐以勤,将贤高,等.温州市2005至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3,6(6):178-180.
[10]马雅婷,张肖肖,王长双,等.河南省1992年至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2013,48(6):832-835.
[11]Zhou JH,Du ZS,Chang X.Hemogglutinin gene and amino acidcharacteristic of measles virus in Jilin province,2001-2008[J].Zhongguo Ji Hua Mian Yi,2009,15(5):417-422.
[12]王艳,马艳,徐晓婷,等.辽宁省1997-2004年H1a基因亚型麻疹野病毒流行珠血凝素(H)基因特征分析[J].病毒学报,2015,7(4):410-419.
[13]催芳芳,贾赞安.1127例麻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4):133-134.
[14]马超,苏琪茹,郝利新,等.中国2012-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与消除麻疹进展[J].中国疫苗与免疫,2014,6(3):193-199.
[15]吴艳霞,陈国雄,马建强,等.顺德区育龄期妇女麻疹免疫水平调查及其接种麻疹疫苗后免疫效果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8,7(7):1299-1300.
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measles in 1143 cases and the relations with the history of immune
CHEN Li1HU Shu-yun2LIU Chao-ying3ZHONG Fu-jun1XIN Run-hong1
1.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Yuanzhou District of Yichun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Yichun 336000, China;2.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Yichun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 Yichun 336000,China;3.Department of Pediatrics,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Yichun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Yichun 33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asles in Yichun city and the relations with the history of immune.MethodsReported measles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15 in the hospitals of Yichun City were analysed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ResultsTotal 1143 cases were reported in Yichun City during 2006-2015.The male/female ratio and average incidence per year were 2.19∶1.00 and 2.09/100 000, respectively.The distribution of incidence was the highest in the 2009.Most of cases were sporadic,which were giving priority to with the population of permanent residents and were the onset age mainly under the age of 7,accounted for 74.34%.The higher incidence was happened from March to August,and the April and the May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The distribution of incidence was the highest in Wanzai county,in which there was no case during 2012-2014 after the mass vaccination campaign.The distribution of incidence was the lowest in Tonggu county.The main factors of measles occurrence were because of no vaccination history.The history of immune of reported measles in the main were 0 times,accounted for 47.07%.ConclusionThe measles incidence wa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distributed in Yichun city, onset age wa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age under the age of 7,the main factors of measles occurrence were because of no vaccination history.After the strengthen measles vaccination,any of counties measles incidence decreased obviously.The clinical poisoning symptoms of measles patients with immune history was milder than that without immune history.With the increase of age,the measles clinical symptoms gradually reduced,but the incidence of large age combined with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diarrhe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mall age group.
[Key words]Measles;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Clinical characteristic;Immunization
[中图分类号]R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2(b)-0141-05
(收稿日期:2016-11-10 本文编辑:祁海文)
[基金项目]江西省宜春市社会发展类科技计划项目(JXYC2016 KSA024)
[作者简介]陈丽(1979-),女,江西樟树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