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息服务对提高社区儿童糖耐量异常患儿治疗效果的作用
毛 华 曹雪梅
深圳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广东深圳 518033
[摘要]目的探讨移动信息服务(MMS)对提高社区儿童糖耐量异常患儿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12月120例来源于我院下属7个社康中心所辖社区(总人口16万)的糖耐量异常儿童,按就诊顺序对其进行编号,采用SPSS软件随机化分配,分组时保证各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的均衡性及组间均衡性,并采用单盲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教育方法规范饮食并配合运动;观察组运用MMS,并进行规范饮食并配合运动。比较两组干预总有效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规范饮食及运动配合基础上应用MMS可提高社区糖耐量异常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患儿家长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移动信息服务;社区儿童糖耐量异常;规范饮食;合理运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的发生率逐年增 高,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发病率亦越来越高。糖耐量异常是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前奏,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糖耐量异常儿童尚无有效的早期干预方法,仅有的干预方式仅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指导,但依从性差。故对社区儿童糖耐量异常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阻断其发展成2型糖尿病,是本研究的关键。移动信息服务(mobilemessage service,MMS)是一种通过手机发送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的移动通信服务[1],将其应用在社区儿童糖耐量异常患儿的治疗中,可实时为患儿提供相应的健康支持,本研究就MMS在社区儿童糖耐量异常患儿治疗效果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120例患儿均来源于我院下属7个社康中心所辖社区(总人口16万)的儿童糖耐量异常人群,纳入患儿均符合1999年WHO对糖耐量异常的诊断标准[2](静脉空腹血糖6.1~ 6.9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 h血糖≥7.8 mmol/L,但<11.1 mmol/L)且能配合计划疗程治疗者。排除患有心、肺、肾、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者。将入选患儿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SPSS软件随机化分配,分组时保证各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的均衡性及组间均衡性,并采用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 14岁,平均(8.73±0.28)岁。观察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5~14岁,平均(8.58±0.21)岁。两组患儿上述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教育方法进行规范饮食及运动的配合,其中,①规范饮食。a.根据平衡膳食原则制订食谱。每天的食谱应尽量包括4类基本食物:谷类、蔬果、肉及奶。多选择高纤维食物。b.指导患者少食高热能食物如高脂肪及高糖分食物,不吃零食及睡前夜宵,少用煎炸的烹调方式,味道以清淡为主,烹调用植物油,以少油为主。c.嘱定时定量进食,饥饿时选择一些体积大、热量低又有饱腹感的食物充饥。d.让患儿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每天记录饮食日记,给予营养指导。②运动。要求患儿每天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跳舞、乒乓球、游泳等),运动强度以中等运动强度,心率增加为基础心率的50%,但<100%,伴中等度出汗、患儿能耐受,但感觉轻度疲劳。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基础上持续运动60min,每天坚持。
观察组运用MMS,并进行规范饮食及运动的配合。饮食和运动方法同对照组。MMS具体做法包括:①建立干预小组。由1名社康儿科医生、1名护士组成。②干预人员培训。在实施干预前,干预小组根据知-信-行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制订基于移动信息服务的儿童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并进行相关人员培训。③培训家长及患儿。由1名护士具体负责指导家属在手机上安装微信并帮助其掌握接受和发送微信的技能。同时,为患儿建立健康教育电子档案。④实施干预。治疗第1周,家属及患儿接受由护士发送的手机微信,内容包括儿童喂养知识、儿童营养学知识、糖耐量异常患儿饮食及运动注意事项、常见问题与解决等,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等。在治疗第2周时,需要在微信中完成10道儿童的喂养知识与技能的测试题,满分为10分,干预人员针对得分<8分的家属及患儿继续给予指导,直至她们掌握基本的喂养知识与技能。治疗第3周,家属向护士发送微信反馈其患儿饮食及运动规范实施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若家属没有及时发送微信,则由护士发送微信询问其情况。在此期间,若家属出现喂养问题,可随时向护士寻求帮助。
1.3 观察指标和相关标准
疗效评估标准,显效:糖耐量转为正常,2 h PG降至正常;有效:2 h PG下降≥10%,但未降至正常;无效:2 h PG下降<10%或较原来升高。总有效=显效+有效[4]。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满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操作技能、信息支持的全面性和及时性的满意度,每一项25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的比较[n(%)]

2.2 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95.44±8.5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23±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2,P<0.05)。
3讨论
糖耐量异常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非糖耐量异常人群高约100倍,加强对糖耐量异常患儿的干预性治疗的重视,将可有效控制我国糖尿病的数量[5]。但我国糖尿病患儿基本上均是在出现糖尿病症状之后进行干预治疗,而此时细胞功能仅剩一半左右,此时进行干预无法恢复细胞功能。因此,对糖耐量异常人群进行干预治疗,阻断糖耐量异常进展成糖尿病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6-7]
我国儿童糖耐量异常的发病率近年来越来越高。每年有5%~10%的糖耐量减低者会恶化为糖尿病[8-9]。因此,应早期发现儿童糖耐量异常并对其进行干预。目前国内外现代医学对于儿童糖耐量异常人群的干预方式仅为饮食结构及运动生活方式的调整,尚无早期干预的治疗方法。但患儿缺少依从性,且家长对于儿童糖耐量异常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错误的生活饮食运动理念,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预后及转归[10-12]
MMS是一种通过手机发送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的移动通信服务,优点为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易于交流,它为医患沟通提供了新的方式,工作人员利用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向患儿发布健康信息、收集数据和提醒复诊等,提高了患儿治疗和复诊的依从性,增强其健康常识及自我管理能力[13-15]
本研究中,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教育方法进行规范饮食及运动的配合;观察组运用MMS,并进行规范饮食及运动的配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干预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说明在规范饮食及运动配合基础上应用MMS对提高社区儿童糖耐量异常患儿治疗效果的作用确切,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患儿家长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应诺.基于医疗信息技术构建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探索[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2]陈敏,余涛,王淑,等.基于儿童感染性疾病临床应用的大数据知识库平台设计[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6,40(1):38-40.
[3]白蕊萍.单纯性肥胖儿童糖耐量异常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12):2298-2300.
[4]郑荣秀,刘戈力,鲍鹏丽,等.HbA1c检测在肥胖儿童中诊断筛查糖代谢紊乱的效果[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9):746-748.
[5]许文萍,郭红,古丽比亚,等.新疆肥胖儿童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异常情况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12):1541-1542.
[6]李文静,古建平,卫海燕,等.儿童肥胖并糖代谢异常的护理干预效果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752-2754.
[7]鲍陈,王海涛,赵翔,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社区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2):192-199.
[8]吕欣航,黄浩.基于移动设备平台的药学信息服务新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1):40,43.
[9]杜敏,马立宁,高源,等.580例正常糖耐量人群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与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23(6):15-17.
[10]白蕊萍.单纯性肥胖儿童糖耐量异常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12):2298-2300.
[11]应晓莹,舒信显,胡亦若,等.饮食和运动疗法对肥胖儿童干预的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5):867-868.
[12]党桂娟,张佳琳,裴丹,等.洛阳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情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 (9):1092-1093.
[13]王卡娜,王春林.肥胖儿童内皮功能紊乱早期无创评价方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43(3):222-225.
[14]胡三红.儿童慢性病分级诊疗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 (52):180-181.
[15]贾楠楠,王亚东,杨丽,等.微信在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4):292-293.
Effect of mobile message service on im proving of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community children with im 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MAO Hua CAO Xue-mei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and Health Care,Shenzh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henzhen City,Guangdong Province 51803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ofmobilemessage service(MMS)on improving of the treatmenteffectof community children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Methods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120 children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from our hospital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seven community centers(total population 160,000) were selected.They were number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reatment and allocated by SPSS software in random.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veragely by single-blind method,and he age,gender,and course of disease in each group or between groups had no great difference.In the control group,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to normalize the diet and the exercise as a cooperation,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MMSwas adde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intervention and score of satisfaction on nursing service by children′s par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The score of satisfaction on nursing service by children′s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On the basis of normalizing diet and exercise as a cooperation,application of MMS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n community,and get a higher satisfaction from children′s parents,it isworthy of promoting.
[Key words]Mobile message service;Community children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Normalize the diet;Reasonable exercise
[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1(c)-0101-03
(收稿日期:2016-10-08本文编辑:任 念)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62123)
[作者简介]毛华(1969-),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保健
通讯作者:曹雪梅(1971-),女,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社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