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5~2015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孙迎春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辽宁沈阳110031
[摘要]目的分析沈阳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甲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5~2015年甲肝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沈阳市累计报告甲肝病例170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1/10万;2012年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1/10万,女性为1.49/10万。甲肝发病以20~55岁人群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9.19%;0~15岁人群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甲肝发病最高的职业是家务及待业,占总病例数的36.18%;其次为干部职员,占15.65%;渔(船)民、保育员及保姆无发病病例。甲肝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以3~7月份发病较多,占全部病例数的58.79%;10、11、12月份发病率较少,分别占3.75%、3.81%和3.87%。市区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郊区其次,县最低。结论沈阳市甲肝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应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卫生宣传教育和甲肝疫苗接种工作。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预防控制;发病率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甲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在人的肝细胞内快速复制和增殖,导致肝细胞损害而引起一系列肝炎症状,临床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重者可引起急性肝衰竭,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甲型肝炎感染者有140万例,甲肝在世界各地普遍流行,并有循环复发的趋势[1]。我国是甲肝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甲肝的防
控已成为当务之急。改善卫生条件和接种甲肝疫苗能有效控制甲肝的发病和流行。沈阳市自2008年将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开始对儿童实施免费接种,甲肝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本研究通过对沈阳市2005~2015年甲肝监测数据的分析,全面了解目前沈阳市甲肝的发病动态,掌握其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沈阳市的甲肝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甲肝监测数据。
1.2 研究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甲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分析甲肝报告发病率。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5~2015年全市累计报告甲肝病例170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1/10万。2008年扩免前后甲肝发病率分别为2.41/10万和1.71/10万。2012年以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图1)。
图1 沈阳市2005~2015年甲肝报告的发病情况
2.2 人群分布
2.2.1 性别分布男性1080例,女性626例,男女性别比为1.73∶1。男性发病率为2.51/10万,女性为1.49/10万,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2.2.2 年龄分布甲肝发病以20~55岁人群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9.19%。其中>35~4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4.33/10万。0~15岁组发病率最低,仅为0.31/10万,>15~20岁组次之,为0.88/10万。0~15岁组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甲肝发病情况的比较
2.2.3 职业分布甲肝发病最高的职业是家务及待业,占总病例数的36.18%;其次为干部职员,占15.65%;发病较低的为幼托儿童、公共场所服务员和牧民,均为0.06%。渔(船)民、保育员及保姆无发病病例。
2.3 季节分布
甲肝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以3~7月份发病较多,占全部病例数的58.79%,其中3月份和7月份病例最多;10、11、12月份发病率较少,分别占3.75%、3.81%和3.87%。
2.4 地区分布
各地区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居前4位的分别是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和皇姑区,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1/10万、2.67/10万、2.67/10万和2.64/10万。新民市年平均发病率最低,为0.79/10万。按地域划分,市区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郊区其次,县最低(表2)。
表2 市区、郊区和县甲肝的发病情况
3 讨论
沈阳市2005~2015年甲肝报告发病率为2.01/10万,处于较低水平。甲肝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2008年我市将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管理后,甲肝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这与国内其他省市的研究结果一致[2-4]。但由于近年我市甲肝疫苗供应相对不足,致使甲肝疫苗的接种率下降,导致甲肝发病率从2012年开始出现上升趋势,甚至超过了扩大免疫前的发病水平。各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保证甲肝疫苗按时足量采购和供应,以便及时进行接种,降低我市甲肝发病率。
沈阳市甲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这与多数研究结果一致[5-7]。从发病年龄上看,沈阳市甲肝发病以20~55岁的青壮年为主,这与李建杰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是相同的,但发病高峰年龄后移现象不明显。我市0~15岁人群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这也与全国及多地的调查结果相符[9-12]。青壮年作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多,因此接触甲肝病毒而被感染的可能性增多。另外,甲肝疫苗的接种多数为儿童,成人接种的比例较低。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甲肝疫苗在儿童中实施免费接种。随着时间的推移,0~15岁人群甲肝疫苗的接种率逐年提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低年龄组的甲肝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人群,说明甲肝疫苗的接种对防控甲肝起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沈阳市甲肝发病最高的职业是家务及待业,这与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3,13]。由于甲肝的发病与经济条件及卫生习惯关系密切,家务及待业人员未接受很好的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其个人卫生和防病意识较差,发病的机会就会增加[14-15]。另外,由于社会上对肝炎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肝炎患者在就诊时往往隐瞒自己的工作单位,这可能也是家务及待业人员占报告病例数较多的原因之一。干部职员也是我市甲肝发病较多的职业之一。干部职员作为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的阶层,其摄食海产品的能力和机会要比其他职业人群大得多,这可能是造成干部职员这类人群甲肝发病较高的原因所在。
尽管甲肝在沈阳市全年均有发病,但发病的季节性较明显,这与南方部分城市的研究结果不同[10,13]。我市的甲肝病例多集中在3~7月份,秋冬季发病较少,与我市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特点一致。
从地区上看,市区甲肝报告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郊区,最低的是县。这可能与市区人口消费和接触海产品的机会更大有关[14,16]。另外,市内人口较集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机制较郊区和县更加严格和健全也可能是市区甲肝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沈阳市甲肝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发病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儿童甲肝发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甲肝疫苗供应相对不足,甲肝发病有上升趋势,我市的甲肝防控工作仍然面临严峻考验。今后我市甲肝防控工作应在努力提高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的同时,不断扩大甲肝疫苗接种人群,加强对青壮年和发病率高的职业人群甲肝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进一步降低全市甲肝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黄建华,蒙世庭.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12,39(5):799-800.
[2]张仁俊,陶宏,吉光辉,等.2001-2012年遵义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1):3855-3856.
[3]孙静,崔荣敏,韩悦.辽宁省2002-201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3):363-365.
[4]王宪斌.2004-2012年许昌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4,30(10):1388-1390.
[5]王伟,姚巧玲,李新霞.2007~2013年洛阳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8(30):256-257.
[6]张冬莉,彭磊.89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5):100-115.
[7]杨杨,陈志军,侯铁军,等.西安市2008-201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5):469-473.
[8]李建杰,麦惠霞.2005-2012年广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7):1168-1169.
[9]席建军.1~14岁儿童接种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后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6,21(2):117-119.
[10]王芬,倪勇,骆金俊,等.2005-2014年黄冈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6,32(6):812-814.
[11]王富珍,郑徽,刘建华,等.中国2014年2~29岁人群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甲型肝炎报告发病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8):1099-1104.
[12]蓝岳云,姜宪尘.免疫接种对衢州市甲型肝炎流行特征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12):1230-1232.
[13]付惠成.2005-2013年新乡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2):4048-4050.
[14]梁士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J].心理医生,2015,21(21):247-248.
[15]龚震宇.WHO关于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意见书[J].疾病监测,2013,28(5):416-420.
[16]袁华芳,郭泽芊,车昆屏,等.黔西南州2004~2013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特征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2(2):136-138.
Analysis of the epidem 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tis A from 2005 to 2015 in Shenyang City
SUN Ying-chun
Immunization Planning Section,Sheny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enyang 110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incidence of hepatitis A in Shenyang City,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health department to formulate measures for the controlling hepatitis A.M 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was adopted for the analysis of incidence of hepatitis A from 2005 to 2015 in Shenyang City.Results Therewerea totalof1706 casesofhepatitisA reported from 2005 to2015 through InfectiousDiseasesRepor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The average annual reported incidence(AARI)of hepatitis A was 2.01/100,000;a significantly upward trend of incidence of hepatitis A was seen after 2012.The AARIof hepatitis A was 2.51/100,000 inmale,while itwas 1.49/100,000 in female.The casesweremainly distributed in 20-55 age groups,accounted for 79.19%of the total cases;the AARI of hepatitis A was lower in 0-15 age groups than other groups.Among all cases,the proportion of the housework and unemployee was the highest(36.18%),followed by the official staff(15.65%);no case was found in the fisherman,childcare worker and nanny.There was an obvious season peak for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A.Infections mainly occurred from March to July,accounted for 58.79%of the total cases;the incidence was less in October, November and December,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3.75%,3.81%and 3.87%.The AARIs of hepatitis A in the urban districtwere the highest,followed by the suburbs and the lowest in the county.Conclusion The hepatitis A in Shenyang City was still serious,health education and vaccin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high risk areas and susceptible population.
[Key words]Hepatitis A;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and control;Incidence
[中图分类号]R5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1(b)-0156-03
(收稿日期:2016-10-17本文编辑:方菊花)
[作者简介]孙迎春(1971-),男,辽宁辽阳人,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日本富山大学,现从事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