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家属看护精神病患者能力与效率的影响
付萍萍1 朱伟芳2 邬东红2 傅文霞2 卢雪珍3 杨淑芬4
1.广东省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区,广东惠州516001;2.广东省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测试科,广东惠州516001;3.广东省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男三区,广东惠州516008;4.广东省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七区,广东惠州516001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家属看护精神病患者能力与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精神科收治治疗96例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家属是否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患者入院时及患者家属干预1、2、4、8周后,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情况,并于干预8周后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家属干预4、8周时焦虑评分分别为[(50.49±3.25)分、(57.21±3.49)分][(41.79±3.40)分、(56.43±4.32)分]、抑郁评分分别为[(45.95±3.85)分、(40.86±4.71)分][(56.58±4.53)分、(56.06±4.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焦虑评分为[(48.65±4.64)分、(63.74±4.65)分]、抑郁评分为[(50.07±4.69)分、(62.13±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治疗依从性率为(100.00%、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间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心理健康教育能明显提升患者家属看护精神病患者的能力与效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治疗依从性
精神病患者发病期间存在着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障碍,其疾病的反复发作及治疗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家属尤其是父母或配偶作为患者最重要的家庭成员及照料者,在照顾患者的过程需要随时投入额外的精力及大量的财力、物力,并承受着患者疾病反复发作及治疗的不断循环,但是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并不充分,加之社会上对精神病的不良评价,因此较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1-2]。患者家属的心理波动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及产生对疾病治疗效果的不信任,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及转归[3]。有报道指出,家属在长期照顾患者的过程中一半以上会出现精神问题,严重困扰着患者家属的日常生活和工作[4]。充分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案以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至关重要。本研究中笔者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患者焦虑、抑郁改善程度及治疗依从性是否提高,从侧面观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家属看护精神病患者能力与效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精神科收住院治疗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作为调查对象。收住院的患者均由两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联合诊断为精神疾病,精神病患者的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对精神病诊断的标准[5]。患者家属的纳入条件为年龄>18岁;与患者的关系:父母或配偶;患者家属与患者至少一起生活3个月;同意参与本调查研究。排除有精神疾病者、心肝肾等器官疾病者、近期遭遇了生活重大变故者等。根据入选条件共纳入96例患者及对应的96例患者家属,其中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设为观察组,未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设为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5~71岁,平均(63.8±3.4)岁;家庭经济状况:<3000元/月者21例;≥3000元/月者27例;住院次数:首次住院者9例,≥2次者39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36~70岁,平均(63.9±3.1)岁;家庭经济状况:<3000元/月者22例;≥3000元/月者26例;住院次数:首次住院者8例,≥2次者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方面不存在差异且不影响护理方面的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所进行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 照组给予患者家属未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护理人员给予家属常规的护理方案,讲解有关精神性疾病相关的知识及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等,对患者家属的疑虑进行交流沟通等,辅助患者家属保持好心情。
1.2.2 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帮助患者家属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从患者入院开始,由主治医师、责任护士一起对患者家属进行认知教育讲座,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详细讲解精神病相关知识、治疗及护理方法、预后等病发时的应对措施等,以使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有一定程度的认知,纠正患者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知。②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教育:患者发病后家属对患者出现的病态行为不知如何应对及对患者的长期照顾和治疗导致的经济压力等均能引起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状态,出现相应的精神症状,如烦躁、心悸、抑郁等。此时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尽快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地倾听患者家属的心理烦恼,并站在家属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帮助家属解决内心的疑问,并密切关注患者家属的情绪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保持自信、乐观心情,告知其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更好的感染患者,并促其认真照顾患者,提供给患者更好的家庭支持。③团队支持:入院治疗后患者病情会相对稳定,此时医护人员应组织相似患者的家属聚一起相互探讨患者的疾病及治疗情况,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和相互接纳,因为患者家属有相似的经历,很容易建立信任的关系,此时患者家属可以相互倾述内心真实的想法,并相互宣泄不良的情绪。此外医护人员安排家属陪护下患者恢复较好的成功案例,使其他患者家属了解家庭成员的支持对患者病情控制和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使患者家属更好的去照顾患者,并迅速将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转化给患者。3次/周,30min/次,共8周。
1.3 查工具
1.3.1 虑自评量表: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6]进行焦虑状况评价。量表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1表示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为“部分时间有”;3表示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1-4级分别代表1、2、3、4分。20个条目中,其中15条按1~4分正向进行评分,5条按4~1分负向进行评分。20个条目分数相加得粗分再×1.25得到最终标准分数。焦虑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为50~59分;中度为60~69分;重度为≥70分。
1.3.2 郁自评量表: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6]进行抑郁状况的评价。量表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1表示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为“部分时间有”;3表示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1~4级分别代表1、2、3、4分。20个条目中,其中15条按1~4分正向进行评分,5条按4~1分负向进行评分。20个条目分数相加得粗分再×1.25得到最终标准分数。抑郁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为50~63分;中度为64~72分;重度为>72分。
1.3.3 疗依从性:根据文献[7-8]将患者治疗依从性分为三种: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治疗依从率=(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查方法
由参与本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收回。首先在研究开始前对参与本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讲解调查方法和问卷的发放流程,被调查人员填写时不能干预和指导。本调查问卷患者在30min内填完,并回收。最后数据的录入由两位护理人员进行并交叉核对数据,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患者入院时与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2、4、8周后(即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4周、干预8周)对患者与患者家属进行焦虑、抑郁问卷调查;在入院时和干预8周后对患者治疗进行依从性进行调查。
1.5 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家属入院时、干预1周、干预2周时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比较(分,±s)
2.2 组患者家属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家属入院时、干预1周、干预2周时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家属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比较(分,±s)
2.3 组患者焦虑改善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4周时焦虑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焦虑改善情况的比较(分,±s)
2.4 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4周时抑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的比较(分,±s)
2.5 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治疗依从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n(%)]
3 讨论
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疾病已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对其治疗、康复及心理变化进行较多的研究,但患者家属作为精神病患者最主要的照顾者,其心理变化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研究[9]。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广大研究人员对精神病患者从与患者的关系(即是父母、配偶、子女等)、心理健康调查、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如何进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精神病患者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患者家属尤其是父母、配偶或子女是其最主要的照顾者,患者家属在长期的照顾过程中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急需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去干预患者家属产生的心理不良情绪[10-12],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家属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进而提高患者家属看护患者的能力和效率,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给予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从各个方面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首先,认知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家属认识精神疾病,改变患者家属的错误认知,并能从心理上接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及康复支持[13];其次,充分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后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14],改变患者家属的精神面貌,使患者家属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情,可以更好地感染患者,并且患者家属也可将其进行的心理教育有效地运用到患者身上,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改善不良的心理情绪。再次,医护人员给患者家属提供一个可以发泄的地方,使具有相似看护经验的家属聚集一起相互了解、倾述以缓解压力,而且还能增加家属的护理技巧,减少患者的复发率。本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第4周、第8周时已经有效改善了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问卷调查时结果发现,观察组入院时存在着焦虑、抑郁症状,在观察组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8周后发现,其焦虑、抑郁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未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家属所对应的患者(但干预第4周时焦虑、抑郁症状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并无差异),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治疗依从性是患者本身服从医嘱的行为,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对其自身产生较好的效果,再逐步将成果转化给患者,即通过对家属的护理教育间接改善患者的治疗状况,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提示,心理健康教育可明显提升家属看护精神病患者的能力与效率。
综上所述,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间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间接表明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明显提升患者家属看护精神病患者的能力与效率。本研究对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如何对患者家属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患者康复期间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建德.住院与社区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态与需求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2008,3(5):111-112.
[2]余吉玉,曾丽,贾景兵.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J].贵州医药,2008,32(9):861.
[3]孙淑华,秦殿菊,林占峰,等.综合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2):165-166.
[4]张红星,赵靖平,张玉娟,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一级家属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9):824-826.
[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7]Thompson C,Peveler RC,Stephenson D,et al.Compliance with antidepressantmed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majoredpressive disorder primary care: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fluoxetine and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J].Am J Psychiatry,2000,(3):338-343.
[8]朱明荣,高洁.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恢复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48-50.
[9]李明,赵宏斌,郭襄平.重性精神患者家属的负担需求与政策回应-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4):246-248,258.
[10]陈文军,李瑾,徐燕.健康教育对改善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效果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2):20-21.
[11]刘燕花,李丽,金林,等.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2):78-80.
[12]吕红霞.心理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3):89-91.
[13]聂莎,何洪波,朱洁英,等.健康教育对精神疾病患者亲属疾病知识和态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5,7(4):340-342.
[14]丁婷,宋欣欣,张永东.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536-537.
The effect of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enhance cap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family num bers to care psychiatric patients
FU Ping-ping1ZHUWei-fang2WU Dong-hong2FUWen-xia2LU Xue-zhen3YANG Shu-fen4
1.One Area,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Huizhou 516001,China;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Huizhou 516001,China;3.Three Area,Demobilized Veteran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Huizhou 516008,China;4.Seven Area,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Huizhou 516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enhance cap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family numbers to care psychiatric patients.M ethods From October 2014 to June 2015,the family members of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department of psychiatric in our hospital,based on whether or not to us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the family numbers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8 cases in each group.Zung Anxiety Rating Scale(SAS)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were used to evaluat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family numbers after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after intervention 1 week,2 weeks,4 weeks,8 weeks for the family numbers,and after intervention 8 weeks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Resu lts After intervention 4 weeks,8 weeks for the family numb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nxiety scores[(50.49±3.25)points,(57.21±3.49)points][(41.79±3.40)points,(56.43±4.32)points],depression scores[(45.95±3.85)points,(40.86±4.71)points][(56.58±4.53)points,(56.06±4.87)points]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intervention 8 weeks for the family numbers in two groups,anxiety score[(48.65±4.64)points,(63.74±4.65)points]and depression score[(50.07±4.69)points,(62.13±4.58)points]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rate of treatment compliance(100.00%,87.50%)in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8 weeks,the difference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family numbers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could indirectly improve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and improve their treatment compliance.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cap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family numbers to care psychiatric patients.
[Key words]Mentalhealth education;The family numbers of psychiatric patients;Anxiety;Depression;Treatment compliance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7(c)-0173-04
[基金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Y111)
(收稿日期:2016-05-11 本文编辑:顾雪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