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莉红.血清PCT、CRP、WBC检测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6):922-924.
|
[2] |
雷怀定,王素梅.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价值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1):87-89.
|
[3] |
施永新,宋卫青,李化会.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诊断和疗效的判断价值[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41-44.
|
[4] |
彭春红,叶贤伟,张湘燕.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的构成及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的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4):311-312.
|
[5] |
戚婷,王飞,姜婷婷.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其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8):75-78.
|
[6] |
魏素妮,周颖,卢瑶,等.“白肺样”表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6(7):521-525.
|
[7] |
李凡敏,梁宗安,胡丽佳.降钙素、D-二聚体、C反应蛋白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预后判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4):563-566.
|
[8] |
占林兵,谢波,华锋,等.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乳酸在重症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367-368,404.
|
[9] |
刘美蓉,王娜娜,苏留超,等.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与预后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9):981-983.
|
[10] |
陈亮,李真.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5,42 (6):380-383.
|
[11] |
高威.血清中降钙素原浓度变化在重症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2):145-146.
|
[12] |
林桂仪,汪洁.相关指标变化对重症肺炎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意义[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7):857-860.
|
[13] |
刘静华.动态血清降钙素、CRP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 (2):213-216.
|
[14] |
潘翔军,熊利华,陈春琴.PCTHsCRP和WBC于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的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6):1114-1115.
|
[15] |
汪铮,张晓菊,吴纪珍,等.血清降钙素原对早期抗菌治疗无效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因诊断的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1):824-830.
|